时值晚秋,寒露已过,霜降将至,又是一年追思故人的时节、提及扫墓祭祖,献上一束鲜花,是今人表达哀思与敬意的常见方式、那么,坟地之前,究竟该不该放雏菊?其风水寓意又如何?此事看似寻常,实则内含乾坤,颇有讲究。
首先需明晰一事:“雏菊”与“菊花”在传统祭祀语境中,常被混为一谈,但二者实则不同、雏菊,花朵小巧,色彩烂漫,多给人以天真、活泼之感,常用于装点庭院,象征希望与纯洁的爱、而我们祭祀所用的,多为花型肃穆、气质沉静的“菊花”,尤其是白菊与黄菊、在传统文化中,菊花凌霜而开,不与群芳争艳,被赋予了高洁、隐逸、坚韧的君子品格、东晋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千古名句,更是将菊花的品格推向了极致、这份傲骨与高洁,恰恰与我们对先人德行的敬仰之情相契合、在坟前献花,选的是菊花,而非通常意义上活泼的雏菊。
从风水学的角度看,墓地为“阴宅”,是逝者安息之所,讲求的是气场的宁静、祥和与庄重、阳世亲人前来祭扫,是以阳气沟通阴宅,所携供品,其形、色、气,皆会对阴宅气场产生影响、菊花,特别是白、黄二色,其气场与墓地的肃穆氛围最为协调。
白菊,色泽素雅纯净,不带一丝杂念、在五行色彩中,白色属金,象征着肃穆、悲伤与纯洁的哀思、将白菊置于墓前,其纯净之气可以安抚亡魂,表达后人沉痛而真挚的怀念,不会对阴宅的宁静气场造成任何冲撞、这是一种最为稳妥、最为传统的选择,其风水寓意在于“净化”与“安宁”,有助于维持阴宅气场的稳定,让先人得以安眠。

黄菊,色泽庄重沉稳,宛如大地之色、黄色在传统中亦有尊贵、崇高之意,古代帝王常用黄色、用于祭祀,黄菊则褪去了华贵,多了一份对先人的尊崇与敬重、其寓意是希望先人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安享尊荣,不受疾苦、从气场上说,黄色菊花的能量沉静而温暖,既能表达哀思,又能带去一丝阳世的温暖与敬意,形成一种温和的能量交流,对风水亦有裨益。
菊花颜色的选择并非毫无禁忌、切记,坟前最忌大红大紫、色彩过于艳丽的花卉、红色,象征喜庆、热情、生命力,是极阳之色、在讲求阴阳平衡的墓地环境里,一束鲜红的花朵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,会严重扰乱阴宅的宁静气场、这种强烈的阳性能量,非但不能告慰先人,反而可能被视为一种“惊扰”,在风水上是大忌、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不敬,也可能影响到后人的运势安稳、同理,粉色、橙色等过于鲜艳活泼的颜色,也应避免使用。
回过头再说“雏菊”、若将小巧玲珑、色彩斑斓的雏菊摆在墓前,其天真烂漫的气场与墓地的庄严肃穆格格不入、雏菊所代表的“希望”、“快乐”,与祭奠的“哀思”、“怀念”主题相悖、这种气场上的冲突,会形成一种不协和的能量,于风水而言,弊大于利、它可能会让先人觉得后辈态度轻浮,不够庄重,从而难以安心。
除了花的种类与颜色,献花的数量与状态亦有讲究、祭祀用花,数量宜用单数,如三支、五支、七支、单数为阳,双数为阴,以阳献阴,是为敬、花的数量不求多,在于心诚、花束要保证新鲜、洁净,花瓣饱满,枝叶挺拔、切不可用枯萎、凋谢之花,这既是对先人的不敬,也带有衰败、破落的不祥寓意,会给阴宅带来颓败之气。
坟地之前,我们所献的,应是气质高洁、颜色素雅的菊花,尤以白色、黄色为佳、这不仅是文化传统的延续,更是风水气场上的和谐之举、它能准确传达后人的哀思与敬意,安抚先人,稳固阴宅气场,从而福泽后代、而那些色彩鲜艳的花朵,或是气质活泼的雏菊,则应留于生活的阳面,不宜带入这片需要宁静与尊重的土地、每一次祭扫,都是一次与先人的对话,献上一束对的花,便是这场对话最沉静也最真诚的开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