坟地北有沟,是福还是祸?阴宅风水中的玄武之忧
阴宅之选,事关后人福祉,半点马虎不得、一抔黄土之下,安放的不仅是先人遗骨,更是家族气运的根脉、山川河流,草木土石,皆有其理,皆关其气、寻龙点穴,讲究的是山环水抱,藏风聚气、其中,坟地四周的形势,尤为紧要、今日,我们便专论一种常见情形:坟地北边有条沟,风水上究竟是吉是凶?
要解此惑,需先明了阴宅风水的核心格局——“四象之法”、古人将穴位四周的地理形态,以四方神兽命名:左有青龙,右有白虎,前有朱雀,后有玄武、一个上佳的穴场,必须四象拱卫,各司其职。
其中,坟地正后方,即北方,是为“玄武”之位、玄武之象,本是龟蛇合体,主静,主稳,象征着厚重与倚靠、在风水形法中,玄武位必须有山峦或高地作为“靠山”、这“靠山”,如同太师椅的椅背,让人安稳端坐;又如家宅背后的坚实墙壁,抵御风寒侵袭、有了坚实稳固的靠山,龙穴才能聚气,先人才能安寝,后人也才能获得庇佑,事业有靠,根基稳固。
明白了玄武位的重要性,再来看“沟”这一物象、沟者,凹陷、断裂、空虚之形也、当一条沟壑出现在坟地的正北方,恰恰与玄武位“厚实、高大、稳固”的要求背道而驰、这在风水上,便构成了几种严重的形煞。
其一,谓之“玄武无靠”、靠山位出现了深沟,等于椅背断裂,墙壁洞开、这直接破坏了藏风聚气的基本格局、北方的寒风、阴风会顺着沟壑长驱直入,直冲穴场,形成“风煞”、这种煞气吹散了穴中聚集的生气,导致龙气不聚,能量耗散、反映到后人身上,多主根基不稳,缺乏贵人扶持,做事辛苦却难有大成,后代子孙容易飘零在外,难归故里、家业犹如建在沙土之上,看似一时风光,实则一推即倒。
其二,乃是“元神泄气”、风水学中,穴场后方为来龙入首之处,是龙脉生气注入的关键通道、若此处有沟渠横断,便如同斩断了龙脉的脖颈,生气无法顺利过渡到穴中,反而会顺着低洼的沟壑流失、泄走、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后脑部位受了重创,元神涣散,精神不振、对应到家族运势上,便是人丁渐稀,财运不济,家中成员体弱多病,精神萎靡,缺乏活力与冲劲。

其三,关乎“水法之忌”、沟中若有水,则问题更为复杂、风水之法,水之吉凶,重在方位与形态、水在穴前(朱雀方)环抱,谓之“玉带缠腰”,主财、但水若出现在穴后(玄武方),则为大忌,被称为“淋头水”或“割脚水”、沟中之水,若是常年流动的活水,其急速的冲刷力会带走龙穴的生气,主财帛耗散,败家之象、若是污浊不堪的死水、臭水沟,则阴煞之气更重,易导致后人患上恶疾、怪病,家中丑闻不断,不得安宁、即使是干涸的沟渠,其“虚”与“陷”的形态本身,已然破败不堪。
那么,坟地北边的沟,是否全无转圜余地?凡事不可一概而论、其影响的轻重,还需结合沟的深浅、宽窄、距离远近以及整体山脉走势来综合判断。
若沟渠非常浅,不过是地表一道轻微的凹痕,且距离坟地较远,其凶性会大为减弱、若坟地本身的靠山极为雄伟厚实,山势连绵不绝,这条小沟不过是“白璧微瑕”,虽有损耗,但根基尚在,不至动摇全局。
反之,若沟壑深不见底,宽阔如裂谷,且紧贴坟地后方,那么无论其龙脉如何,此地已是绝不可用的大凶之地、其煞气之重,非人力可以轻易化解。
倘若祖坟已葬于此,迁移又不便,该如何补救?古人亦有“化煞”之法,虽不能完全扭转乾坤,但可稍作弥补。
一种方法是“培土为山”、可在坟后与沟之间,用干净的黄土堆起一道高高的土丘,形成一道人造的“乐山”(即靠山)、土丘要厚实,最好种植常青的松柏等根系发达、枝叶茂密的树木,以固其土,增其生气,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。
另一种方法是“立碑挡煞”、可在坟后适当位置,立一块高大厚重的石碑,石碑如墙,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和反射直冲而来的风煞与阴气。
这些方法,皆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、阴宅风水,根本在于选址之初的审慎、玄武之位,务求其厚,务求其稳、坟后有沟,便是靠山有损,元神受伤,乃阴宅风水中的一大忌讳、它动摇了整个风水格局的根基,对后代子孙的健康、事业与财运,都有着长远而深刻的不利影响、选地之时,见之当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