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宅之要,非为鬼神,实乃系于子孙之兴衰、古人深信,先祖骸骨得山川之灵气,其气脉便能荫及后人、此非迷信,乃是古人对天地自然规律的一种观察与归纳、所谓原始风水,便是剥离后世繁复的理气宗派,回归到最根本的形法之上,即龙、穴、砂、水、向五大要素。
寻龙
万物以龙为首、风水中的“龙”,并非神话异兽,而是指绵延起伏的山脉、山脉是大地之骨架,气脉之所在、寻龙,便是要找到那条充满生气、活泼灵动的山脉。
好的龙脉,需有起伏、有转折、有束气、有过峡,如生龙游走,而非僵硬死板之山、山脉从远方而来,称为“太祖山”,层层递往,至结穴之处,其后的主山称为“少祖山”或“父母山”、此山必须敦厚稳重,形态端庄,如大帐垂下,开屏展翅,作为墓穴的坚实靠山,风水中称之为“玄武”、玄武之山,不可过高压迫,亦不可过于低矮无力、山顶浑圆饱满,草木丰茂,则气象万千,主后人有靠,基业稳固、若山石嶙峋,草木不生,或山形陡峭破碎,则是煞气之地,为大凶之兆。
察砂
砂,指主山(玄武)周围的护卫山峦、穴位左右两边的山,称之为“青龙”与“白虎”、左为青龙,右为白虎,是为左右护砂、青龙白虎如环抱之手臂,将生气凝聚于内,不使其散逸。
理想的格局是“青龙高昂,白虎驯服”、即左边的山脉要比右边的稍高、稍长,形态上要昂扬有情、而右边的白虎山则要相对低缓、温顺、此格局寓意家中男丁兴旺,能人辈出,且能驾驭权势财富、反之,若是“白虎抬头”,右边山势强过左边,则易出女强男弱,甚至伤及男丁。
青龙白虎之外,墓穴正前方的远山,称为“朝山”;更近一些的小山,称为“案山”、朝山如臣子朝拜君王,案山如御案在前,皆以形态优美、端庄为吉、明堂之内有端正秀丽的案山,主后代文采斐然,富贵有余。
观水
山管人丁,水管财、水是风水中的血脉,主财富与运势、观水之法,在于其形态与流向。

水之来去,皆有讲究、水宜屈曲有情,环绕流过、所谓“玉带环腰”,便是指河流如玉带般环抱穴场,此为大吉之象,主财运亨通,富贵绵长、水流不宜湍急,应平缓静谧,有“水深处民多富”之说、水声潺潺悦耳为佳,若如哭嚎咆哮,则是败财之声。
最忌讳的是水流直冲穴场,称为“穿心水”或“割脚水”,主财来财去,人丁不宁、水流反弓而去,状如弯刀,亦是无情之水,主子孙离散,恩义断绝、穴前有水汇聚成池,称之为“水聚天心”,若池水清澈,四季不涸,则为聚财之池,能使后代财富积累,源源不绝。
点穴
寻龙、察砂、观水,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最后一步——点穴、穴,是龙脉生气凝结之点,是整个风水格局的核心、点穴之难,在于分毫之差,吉凶迥异。
真正的穴地,必是“藏风聚气”之所、其地势犹如一个安乐窝,背后有靠(玄武),左右有抱(龙虎),前方有照(案山),远处有朝(朝山)、风从此处过,会变得和缓;水到此处流,会变得缠绵。
穴地之土,色泽须润,五色为上、以黄润为佳,象征富贵、忌黑、白、死灰之色、用手触摸,土质细腻紧实,有温暖之感、挖开后,若见土层中有如云纹般的纹理(生气),更是难得的吉壤、此地草木生长必也与别处不同,冬季亦有暖意,此乃地气旺盛之表现。
穴前的开阔地,称为“明堂”、明堂宜开阔平坦,能容万马,主子孙心胸开阔,事业宏大、但亦不可过于空旷,导致生气流散、明堂之中,若有溪流交汇,秀山点缀,则更是锦上添花。
立向
向,即墓碑的朝向、立向是为了让穴位更好地接收来自山川的生气、朝向要与来龙、来水相配合,顺应自然之气、古人常说“乘生气”,这个“乘”字,便体现在立向上、一个好的朝向,能将天地间的精华能量尽数吸纳,反之,若朝向错误,即使是龙真穴的,其福力亦会大打折扣,甚至化吉为凶。
坟地原始风水,核心在于一个“和”字、是先人遗骨与山川自然的和谐,这种和谐产生的能量场,通过无形的血脉联系,传递给后代子孙、故而,择地安葬,并非单纯为逝者寻找安息之所,更是为生者谋求长远福祉的深远智慧、此乃天地人三才合一之理,非虚言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