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宅求生旺,阴宅求安宁,此乃风水学中阴阳两界之根本分野、人之居所,为阳气汇聚之地,需生气勃勃,方能人丁兴旺,财运亨通、而坟地,为逝者安息之所,属阴,其气场沉静、肃穆,与阳宅所需之气截然不同、故而,古人常言,阳宅选址,当远阴宅。
坟地周围的气场,最主要之特征便是阴气过盛、此种阴气,非指鬼魅邪祟之说,而是一种能量状态、它如同深秋的寒霜,带着沉寂、哀伤与终结的意蕴、人长期居于此等气场之中,如同草木置于荫蔽之下,难见阳光,生机自然会受到压制、居住者的心境容易变得消沉、压抑,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、体弱者、长者与幼童,因自身阳气本就不足,受此影响尤为明显,或表现为精神不振,或易染小恙,缠绵难愈。
风水中讲究“藏风聚气”,好的阳宅,能将天地间的吉气、旺气收纳其中、坟地周边的气场,却是泄耗之气、哀伤之气、试想,每日开窗,所见并非欣欣向荣之景,而是肃杀悲凉的碑石,心中何来愉悦?这在风水上称之为“形煞”,即通过视觉和心理感受,直接冲击人的精神与气运、此种“开门见坟”或“开窗见碑”的格局,被视为大忌、它会不断地对居住者进行心理暗示,潜移默化间影响家宅的整体运势,导致家中成员易生口角,事业上难得贵人相助,财气亦难以聚集。
那么,距离多远方为妥当?风水勘舆中并无一个绝对的数字,但有普遍认同的经验法则、通常认为,以五百米为一重要界限、若住宅与坟地相距不足百米,其影响甚巨,几乎难以化解,不宜作为居所、若在百米至五百米之间,影响依然存在,需视具体情况而定、这其中,地形地貌起着关键作用、若住宅与坟地之间有山丘、河流或茂密的树林作为天然屏障,便能在很大程度上阻隔、过滤不良气场、反之,若地势平坦,一览无余,即便是相隔数百米,其影响亦不可小觑。
并非所有坟地皆为凶煞、风水中亦有分别、那些历史悠久、管理井然、绿树成荫的陵园,其气场相对平和,甚至因有先贤庇佑之意,凶性大减、特别是那些被规划为公园式、纪念性的墓园,其整体环境优美,反而带有一种庄严肃穆的宁静、相比之下,那些荒废、破败、杂草丛生的乱葬岗,其阴煞之气最为浓烈,怨气、衰败之气交织,是阳宅选址必须极力避开之地。

自家祖坟又当别论、在许多传统观念中,祖坟是家族之根脉所在,若龙脉旺盛,风水得宜,后人居于其附近,反而能得祖荫庇护、但这也有前提,即阳宅与祖坟之间须有合乎规矩的距离与朝向,不可紧贴,更不能将房屋直接压在穴位之上。
倘若已然居于坟地左近,又该如何调理化解?
其一为“挡”、此法最为直接、可在面向坟地的一方,修筑一道实体围墙、墙体的高度应以在院中无法直接看到墓碑为宜、若不便筑墙,可种植一排高大、浓密的常绿植物,如龙柏、蜀桧等、这类植物本身阳气旺盛,生命力强,能形成一道有效的绿色屏障,起到阻挡和净化的作用。
其二为“化”、可在住宅面向坟地之方的窗户或阳台,悬挂葫芦或五帝钱、葫芦在风水中有收纳、转化煞气之效,能将外界不良气场吸纳并化解、五帝钱集天、地、人三才之气,又得五帝之威,阳气充足,可用于提升宅内阳气,抵御外来阴邪、但需谨记,八卦镜之类化煞之物,其力刚猛,不可乱用,尤其不能对着邻居的房屋,以免引起纷争。
其三为“扶”、外煞强,则内阳必弱、根本之法在于增强住宅自身的阳气与生机、务必保持家中光线充足,白天多开窗通风,让阳光与新鲜空气流入、家中灯具宜采用暖色光源,夜晚亦应保持厅堂明亮、装修色调可多用红、黄、橙等暖色系,营造温暖活泼的氛围、平日可多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小聚,增加人气,人多则阳气盛,可有效冲淡阴气、家中亦可播放一些轻松、愉快的音乐,声波的振动本身就是一种能量,能激发空间的活力。
人之心念,亦是风水、若心中坦荡,常怀敬畏之心,视逝者为安息的邻里,而非恐惧之源,那么自身的正能量便能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、反之,若终日惶恐,疑神疑鬼,则会自我吸引负面能量,即便风水上本无大碍,也会因心生魔障而致运势衰败、故调理风水,亦需调理心境,心安则宅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