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及江苏的风水龙脉,不可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寻常的山川走势、若以传统相龙之法,观山脉起伏,那么在广袤的江苏平原上,恐难觅其踪、江苏的龙脉,其形在水,其势在江,其气在运河,是一幅以水为骨的浩瀚画卷。
中国的龙脉之祖,源起昆仑、昆仑山脉向东延伸,分化为北、中、南三条主要干龙、江苏,正位于南龙的末梢,是龙气奔腾入海的最终归宿、南龙自云南、贵州一路行来,经由湖南、江西,过安徽天目山、黄山,余脉蜿蜒进入江苏境内、到了这里,山势已尽,化为平岗丘陵,龙脉的“形”变得隐匿、龙气并未消散,而是化入浩荡的水系之中,转变为更为磅礴灵动的“水龙”。
长江,便是江苏境内最雄浑的一条巨龙、这条横贯东西的水龙,携带着自雪山之巅而来的磅礴气势,在江苏境内放缓脚步,江面开阔,水流平稳,形成了藏风聚气的绝佳格局、南京城,便是这条水龙身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、古人称南京“龙盘虎踞”,此言不虚、所谓“龙盘”,指的便是城东的钟山(紫金山),它如同一条蛰伏的巨龙,龙头昂首,龙身蜿蜒,为南京城提供了坚实的靠山、而“虎踞”,则有多种说法,或指城西的石头城,或泛指秦淮河环绕之势、山为阳,水为阴,钟山之龙与长江、秦淮河之水在此交汇,阴阳调和,形成了帝王之宅的格局、明太祖朱元璋定都于此,便是看中了这片土地的山川形胜、钟山龙脉为靠,长江如玉带环腰,玄武湖在前形成明堂,聚纳天地灵气、此等格局,方能成就六朝金粉,十代帝王之都的气象。

顺江而下,镇江的焦山、金山、北固山三山鼎立江中,如同巨龙戏珠,锁住了长江的水口,使得龙气在此回旋、凝聚,自古便是兵家必争的咽喉之地、再至南通,长江在此即将入海,江面宽达数十里,水气浩渺,形成了“龙口”之势、龙气在此蓄势待发,而后散入汪洋,故而南通地区商业繁荣,通江达海,民众富有开拓精神。
若说长江是天造地设的主龙脉,那么京杭大运河,便是贯穿江苏南北的人工血脉、这条由人力开凿的“人造水龙”,将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连接起来,不仅是漕运的动脉,更是一条引导和疏布“气”的通道、运河之水,承载着南来北往的商贾、文人,也带来了财富与文化的流动、扬州,这座坐落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的城市,其兴衰便与这两条水龙的运势息息相关、双龙交汇,气场强劲,使得扬州在唐宋及明清时期富甲天下,盐商云集,文风鼎盛,“腰缠十万贯,骑鹤下扬州”便是其繁华的真实写照、运河如同一条灵动的丝带,将苏州、无锡、常州等江南明珠串联起来,水网密布,滋养了万物,也塑造了此地富庶、温婉、细腻的人文气质。
目光转向苏南,此地的风水格局又是一番景象、这里是太湖水系的天下、太湖,烟波浩渺,如同一面巨大的聚宝盆,是整个苏南地区的气场核心,起着“聚水即聚财”的风水效用、它不仅是地理上的湖泊,更是风水上的“水口”,将周边细小的水流龙气汇聚于此,使其不至于散逸、苏州城,便是这片水乡泽国的典范、城内水道纵横,小桥流水,民居枕河而立、这种格局,使得龙气如血液般在城中缓缓流淌,遍布每一个角落、苏州的风水,不在于山脉的雄奇,而在于水的温润与环抱、其气场平和、内敛,不似南京那般霸气外露,故而这里少出帝王将相,多产文人墨客、富商巨贾、整个城市的气质,便是由这“水龙”的脉络所涵养而成。
要理解江苏的龙脉,必须转变视角、这里的“龙”,是流动的,是变化的,是长江的奔腾不息,是运河的千年流淌,是太湖的涵养包容,也是无数支流、湖泊、河网共同编织成的生命脉络、从南京的帝王之气,到扬州的商贾繁华,再到苏州的文人风雅,无一不是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水龙脉所孕育出的风华、它们无形无影,却深刻地塑造了江苏的地理、财富与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