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及风水龙脉,信与不信,往往只在一念之间、有人斥之为无稽之谈,有人奉之为安身立命的圭臬、那么,这传承千年的“龙脉”之说,究竟是古人的智慧结晶,还是后人的穿凿附会?它到底准不准,还能不能信?
要探究这个问题,我们得先拨开神话的迷雾,看看龙脉的本质是什么、龙脉,并非真有神龙潜藏地下,而是古人对山川地貌的一种诗意描摹与地理认知、古人观察天地,发现山峦的起伏、绵延、走向,如同巨龙的身躯在卧伏游走、主峰高耸为龙头,山脊蜿蜒为龙身,余脉四散为龙爪,河流穿行其间,则为龙的血脉、所谓“寻龙点穴”,本质上是在寻找一个符合特定地理条件的理想生存环境。
古人择都立城,为何总要寻龙点AX?以古都北京为例,其北依燕山山脉,西靠太行山,这两大山脉交汇,形成了巨大的“山弯”,如同一个天然的屏障、城南则是一片开阔的华北平原,永定河如玉带环腰、这种背山面水的格局,在古人看来,便是大地的气脉所在,是典型的藏风聚气之地、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看,北面的群山能有效阻挡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,而南面的平原与河流则利于农耕、取水与交通、这样的选址,难道仅仅是巧合吗?它反映的是一种深刻的生存智慧,是将自然环境优势最大化的朴素方法论。
风水龙脉的“准”,首先体现在它对宏观地理环境的精准把握上、它教人如何观察山川走势,判断水源流向,选择一个既能躲避自然灾害,又便于生产生活的区域、这种对“势”的判断,即便在今天,对于城市规划、村落选址,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、一个顺应山水格局的城市,其内部的微气候、通风、采光往往更为优越。
当我们把视线从宏大的都城缩至寻常百姓家,龙脉的说法似乎就变得玄妙起来、今人居于高楼广厦,水泥森林之间,难觅山川之形,又何谈龙脉?

其实,是理解的方式变了、古代的龙脉是山川,现代城市的“龙脉”则可以理解为城市的骨架与生命线、一条主干道、一条地铁线、一个城市的中央商务区,这些汇聚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的核心地带,不就是现代版的“气脉”汇聚之所吗?一个楼盘,如果背靠宁静的公园(山),面临通达的交通网络(水),内部绿化葱郁,楼间距宽敞,保证了良好的通风与采光,这样的居所,住在里面的人自然感到舒适、便捷,身心状态更佳、这不就是现代人追求的“好气场”吗?
从这个层面讲,风水龙脉的内核,是一种环境心理学与建筑生态学的经验、它讲求的“气”,可以理解为环境中的各种能量流——阳光、空气、水流,乃至人流与车流、一个“好”的风水格局,就是一个能让人感到安全、舒适、和谐,并能最大化利用有利自然因素的环境、窗外是尖锐的建筑棱角直冲而来,和窗外是开阔的绿地湖景,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、前者可能带来压抑与不安,后者则使人心旷神怡、这种影响,真实不虚。
那么,风水龙脉能信吗?
信的,或许不应是那些被过度神化、带有宿命论色彩的断言,比如住进龙穴就能封侯拜相、这种想法,早已脱离了其本初的智慧、我们应该信的,是其背后蕴含的生存哲学与环境观、它教人观察自然、尊重自然,教人如何根据环境的特点,去营造一个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。
若将它视作一套选择宜居环境的朴素方法论,那么它的“准”,就体现在你每日推窗所见的阳光,呼吸到的清新空气,感受到的宁静与便利之中、它不是决定命运的神秘力量,而是一门教你如何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古老学问、当你抛开那些玄之又玄的术语,用审视环境的眼光去看待它,你会发现,所谓龙脉,其实就流淌在我们对一个美好家园的向往与追求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