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业于世,如孤舟行于江湖、有无靠山,境遇天差地别、然山非皆真山,有沃土秀林之福地,亦有危岩流沙之绝境、择山而靠,是企业存亡兴衰之大智慧、如何辨识这山之凶吉,关乎企业命数。
吉山之相
得一吉山为靠,如得龙脉护体,可挡风雨,可汲甘泉,可借势而起,扶摇直上、吉山通常显露三相。
其一,根基深厚,非朝夕之功、真正的靠山,自身必是根深蒂固,历经风浪而屹立不倒、其资本非热钱游资,而是沉淀多年的产业实力;其声誉非炒作而成,乃是累年实干所铸、观其历史,可知其厚重、那些在数个经济周期中依然稳健发展的实体,无论是老牌财团还是新兴的产业巨头,其提供的支撑力道绵长,不会因一时市场波动而动摇、这样的靠山,能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预期,让创始人专心于业务本身,而非时刻担忧后院起火、浮沙之上建不起高楼,靠山若本身就是浮沙,企业攀附其上,无异于自掘坟墓。
其二,志同道合,非同床异梦、金钱的结合远不如理念的契合来得牢靠、一个吉祥的靠山,其追求与企业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、它所图非短期套利,而是长远的产业布局、它看重的是企业在整个生态链中的价值,愿意用自身的资源去浇灌,静待开花结果、评估这一点,需深究其投资逻辑、看它过往扶持的企业,是何种类型?成功退出的案例,是耐心陪伴成长,还是催熟后匆匆收割?若靠山与企业在愿景、价值观、发展节奏上气韵相通,便能形成合力、反之,若对方只为财务报表上的一时之美,强求企业做出违背核心价值的决策,这种合作便是“同床异梦”,貌合神离,终将反噬企业自身。
其三,善水引流,非竭泽而渔、金钱是血,但光有血远远不够、吉山之“吉”,更在于它能为企业引入活水、这活水,是其背后的产业网络、高端人才、市场渠道、政策解读能力、它不仅给你钱,更会为你搭桥铺路,在你迷茫时指点迷津,在你需要伙伴时牵线搭桥、它扮演的是“赋能者”的角色,而非“索取者”、一个好的靠山,会帮助企业打通上下游,构建坚实的护城河、而凶山则反之,它只会不断从企业身上汲取养分,甚至将企业的核心技术、关键人才占为己有,待企业价值被榨干后,弃之如敝屣、此即“竭泽而渔”,是为大凶之兆。
凶山之兆
江湖险恶,并非所有看似雄伟的山峦都可依靠、有些山,外表光鲜,内里却早已腐朽,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崩塌,届时压垮的,正是那些栖身其上的企业、凶山亦有三兆,需仔细分辨。

其一,其名虽盛,其内已虚、市场之上,不乏一些名声显赫但早已陷入困境的“巨头”、它们或因过度扩张而债台高筑,或因主业衰退而四处寻求“故事”以维持股价、这类靠山,自身已是泥菩萨过河,与它捆绑,非但得不到庇护,反而可能被其债务危机、法律纠纷所拖累、选择这样的靠山,如同将企业的命运系于一根游丝之上、辨别此类凶山,需穿透其光鲜的媒体报道,深入分析其财务状况、现金流、诉讼记录,看清其“盛名”之下是否藏着败絮。
其二,控制欲强,反客为主、有些靠山,名为“支持”,实为“吞并”、它们介入企业后,无视创始团队的专业与权威,事无巨细都要插手、从战略方向到人事任免,从产品细节到市场推广,都要强行烙上自己的印记、它们带来的不是帮助,而是束缚与内耗、创始团队渐渐丧失话语权,企业沦为其意志的延伸,失去了创新的活力与灵魂、这种关系,创始人从“主人”变成了“管家”,企业的发展路径被强行扭曲,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创始团队心灰意冷,黯然离场,留下一具被掏空的躯壳。
其三,急功近利,杀鸡取卵、资本的本性是逐利,但智者求远利,愚者贪近功、凶山之凶,在于其极度的短视、它会为了一个季度的财报数据,逼迫企业采取损害长期利益的行动、例如,为追求用户增长而牺牲产品质量,为削减成本而裁撤核心研发团队,为尽快上市而过度包装、寅吃卯粮、这种做法,无异于杀鸡取卵、企业在短时间内或许能呈现出虚假的繁荣,但根基已被动摇、一旦市场风向转变,或谎言被戳破,其衰败的速度将超乎想象。
相山之法
择山,是一门实践的学问,需观其过往,审其当下,问其将来,最后还需度己之身。
观其过往,是看其“德行”、它如何对待曾经扶持过的企业?是共赢,还是过河拆桥?在行业内的口碑如何?从那些与之打过交道的创始人口中,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。
审其当下,是看其“实力”、它的财务是否健康?核心团队是否稳定?主营业务是否坚挺?一个自身动荡不安的靠山,无法给予他人安宁。
问其将来,是看其“格局”、与它的决策者深谈,探寻其对行业未来的判断,对企业价值的理解、言语之间,可以窥见其格局大小与眼光长短。
最终,也是最关键的,是“度己之身”、企业自身处于何种阶段?需要何种帮助?自身的文化与对方是否兼容?小苗盼雨露,而非求参天大树之庇荫,否则永无出头之日、强悍的雄鹰,需寻一悬崖筑巢,而非寻一安逸鸟笼、山与树,相生亦相克,择山而栖,方能根深叶茂,立于不败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