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之运,如潮有涨落,如人有气数、欲知其凶吉,不必焚香问卜,亦无需深究玄学,但凡有心人,循迹而察,其脉络清晰可见、世间万物皆有征兆,企业兴衰亦然、此间有五观四察之法,可为明镜,鉴照企业当前及未来之气运。
一观人心向背:人气即是气运
人心是企业最根本的土壤、土壤肥沃,万物生长;土壤贫瘠,寸草不生、观人,首观核心骨干之动向、若高管、技术中坚频繁离场,如大厦之梁柱被人一根根抽走,即便外表尚且光鲜,内里早已千疮百孔、此为大凶之兆、莫轻信其所谓“个人发展”的场面之言,成年人的离别,背后皆是权衡、反之,若企业能吸引八方才俊,甚至引得对手阵中强将归附,此乃“良禽择木而栖”,是气运上扬的吉兆。
再观基层员工之精神面貌、走进一家公司,若见人人面带倦容,眉宇间充满怨气,沟通靠指令,协作靠推诿,午休时谈论的尽是公司的不是与前途的迷茫,此地气场已然凝滞、纵使业绩报表尚可,亦不过是强弩之末,惯性使然、而若公司之内,人人精神饱满,眼中有光,为一项目之突破而共贺,为一同事之援手而感恩,纵使当下身处困境,其内部凝聚之“精气神”亦足以抵御外来风雨,此为转吉之机。
二观财流虚实:现金乃是命脉
企业的财务报表,尤其是利润表,常常会骗人、利润可以是账面文章,但现金流不会、观财,核心是看现金流的“活”与“死”、一家企业的现金流,如人体之血液,需循环往复,才能生生不息。
察其“进水”之源、营收是增是减固然重要,更要看回款、应收账款如山,客户欠款周期越来越长,此乃水源渐枯之象、看似繁荣的销售额,实则变成了打在白条上的数字,随时可能成为坏账、健康的“进水”,是客户争相付款,预付款项充沛。
察其“出水”之向、成本控制是老生常谈,但更要看钱花在何处、资金是流向了能产生未来价值的研发、人才与核心技术,还是耗费在浮夸的办公室、冗杂的行政开销与无谓的内部斗争上?前者是为未来蓄能,后者是空耗企业元气。
最要紧的,是看现金流的净额、无论故事讲得多么动听,模式多么新颖,长期无法产生正向经营现金流的企业,便如一个不停失血的病人,其凶险不言而喻。
三观市场声音:口碑定其生死
市场之声,分内外两层、内层是客户,外层是口碑。

先听客户之言、不是去看那些经过公关润色的用户好评,而是要去寻找那些最真实、最尖锐的批评、客户的抱怨是在减少还是在增多?问题的性质是细枝末节的服务瑕疵,还是动摇根基的产品缺陷?当大量老客户选择沉默地离开,不再抱怨,这才是最危险的信号,说明他们已然心死、一家让忠实拥趸都感到失望的企业,其气数将尽。
再看行业口碑、供应商是否愿意给更长的账期?合作伙伴是积极寻求合作还是处处设防?金融机构是锦上添花还是釜底抽薪?这些围绕企业周边的“利益相关者”,他们的态度是最真实的市场投票、当所有人都觉得与你合作有风险时,最大的风险便已降临、反之,若上下游伙伴皆愿与其共担风雨,说明其“信”已立,此为大吉。
四观主事者之状态:掌舵人即是风向
企业如舟,主事者如舵手、舟之命运,系于舵手一身、观其人,可知其业。
观其言、是依旧充满激情与信念,对未来蓝图清晰描绘,还是言辞闪烁,常用“行业不景气”、“大环境如此”为自己开脱?一个将失败归咎于外部的领导者,已经失去了带领团队走出困境的可能、他会制造恐慌,而非信心。
观其行、是身先士卒,深入一线解决问题,还是高居殿堂,沉迷于汇报与会议?是直面危机,勇于承担责任,还是诿过于人,寻找替罪羔羊?危机之时,舵手的镇定与担当,是全船人信心的最终来源、一个在风暴中手足无措的船长,除了把船带向毁灭,别无他途。
观其焦点、主事者的精力与时间,是公司最稀缺的资源、他的注意力是在打磨产品、服务客户,还是在处理复杂的办公室政治、平衡内部派系?当一个领导者沉溺于权术之争,这家企业的衰败便已注定。
五观应变之能:僵化或新生
时代洪流,不进则退、企业最大的风险,并非来自强大的对手,而是源于对变化的迟钝与漠视、测试企业凶吉,关键要看其“新陈代谢”的能力。
看其对失败的态度、是允许试错,将失败视为学习的过程,并从中汲取教训,还是对失败严厉惩处,导致无人再敢创新?一个扼杀创新的组织,其内部已然僵化,只能在旧有的道路上不断重复,直至被时代抛弃。
看其组织结构之变、业务流程是否依旧繁复冗长?部门墙是否愈发高耸?面对市场机遇,是能迅速集结力量,还是需要层层审批,待到万事俱备,市场早已远去?组织的敏捷性,决定了其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的生存能力、僵化如恐龙,虽曾庞大,终难逃灭绝之运。
察此五观四察之法,非为求得一个绝对的“凶”或“吉”之定论,而是为企业提供一面反思自身的镜子、凶兆初现,若能及时察觉,刮骨疗毒,尚有转圜余地;吉运当头,若能戒骄戒躁,善用其势,方可乘风而上、知兴衰之理,方能逆转乾坤,此乃大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