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入冬,京城寒意渐浓、古刹之内,香火缭绕,映着一张张虔诚而略带愁容的面庞、世人问卜,多为前程财禄,然于此间,亦有不少人专为一事而来——问病、一筒竹签,几句谶语,真能勘破肉身疾苦的迷雾么?此事并非一句迷信便可蔽之、行者得道,其所解者,非签,乃人心。
所谓问病,问的从来不只是病灶本身、西医察病,凭器械数据,讲求精准定位,如良将攻城,直捣黄巢、此法迅猛,然有时只去了症,未除其根、中医辨证,观气色,闻声音,问症状,切脉象,如智者观局,察阴阳之消长,辨五行之生克、而解签问病,则更进一步,是向内观照,探寻病与个人命运、心境、乃至日常行止之间的幽微关联、病非无根之草,亦非无源之水、身体的每一个信号,都是生活这本大书中的一句注脚。
求得一签,或上上,或下下,世人常执着于吉凶、然得道行者眼中,签无绝对好坏,皆是因缘示现、一支下下签,若道出枯木逢春难,指向的或许并非绝症,而是提醒问病者,其生活方式或心境已如枯木,了无生机、是长久的忧思郁结,伤了肝脾?是无度的欲望熬煎,耗了心肾?签文如同一面镜子,照见的不是既定的厄运,而是当下失衡的状态、解签者要做的,便是引导问病之人,透过签文的譬喻,看清镜中那个疲惫失调的自己。
譬如有人久咳不愈,药石罔效,求得一签,上有秋风萧瑟之语、常人见之,心头一紧,以为病情将如秋叶凋零,愈发沉重、而善解者则会细问:阁下是否心中常有悲秋之念?是否近来有难言的愁绪与失落?肺在五行属金,应于秋气,主悲、若心中悲戚不解,肺气便易郁滞,宣发肃降失常,外邪便会乘虚而入,致使咳喘连绵、签文中的秋风,点破的正是这层心病之源、解法不在于更猛的汤药,而在于开解心结,疏导情绪,或寻一二知己倾诉,或寄情于山水,让心头的萧瑟化为晴朗、待心境一转,气机调畅,身体这座小天地的秩序得以恢复,顽疾或可不药而愈。

又如有人心悸失眠,总觉烦躁不安,得一签曰烈火烹油、此非言其生命将尽,而是警示其心火过旺,神明被扰、是功名心太炽,日夜谋划不休?是与人争执,怒火攻心难平?心属火,主神明、火势过炎,则心神不宁,夜不能寐、签文如当头棒喝,直指病根在于心念的烈火、此时的解法,便需一剂清心之方、这方子或许是每日静坐片刻,观想清泉流水;或许是放下执念,退一步海阔天空;或许是调整饮食,少食辛辣燥热之物,多添几分甘润平和、火势得缓,油锅自冷,心神安顿,睡眠自然回归。
可见,解签问病,其核心在于四个字:因果流转、身体的果,往往源于心念与行为的因、一支签,便是一把钥匙,用以开启这因果之锁、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,而是提供一个反思的契机、它将问病者的目光从对病痛的恐惧和焦虑中暂时移开,转向审视自己的生活全貌、我们的饮食起居是否合乎四时之道?我们的情绪是否有一个安放与疏解的出口?我们与家人、与同事、与世界的关系是否和谐?这些看似与疾病无关的问题,恰恰是健康最深的根基。
真正的行者,是生活的修行者、当一个人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念,理顺自己的情绪,身体的淤堵便会随之化解、当他开始规律作息,健康饮食,精气神便会日益充盈、这过程,本身就是一种得道、所谓上上签,并非凭空而降的福运,而是当一个人的身心状态与天地自然之道高度和谐时,所呈现出的必然结果、那时,即便偶有小恙,身体强大的自愈能力也能迅速将其归于平衡,无需外求。
不必将解签问病看得过于神秘、它是一种古老的智慧,一种东方式的生命哲学、它提醒我们,人并非孤立的个体,而是与自然、与社会、与自身情绪紧密相连的整体、问病,实则是问道、解签,实则是解心、当内心通达澄澈,明了病痛的来由,便不再惊慌失措,而是有了改变的勇气与方向、身体的康复,往往就始于这醍醐灌顶的一刻、从此,不再是被动地承受病痛,而是主动地去创造健康,成为自己生命航船的真正舵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