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至戊戌月,京城已是深秋、梧桐叶落,朔风渐起,将金九银十的招聘热潮吹得所剩无几、对于仍在求职路上徘徊的行者而言,此刻的心境,恰如这萧瑟秋景,添了几分寒意与迷茫、当履历投出如泥牛入海,面试之后再无回音,人之心力,常有穷尽之时、于是,许多人选择走进香火缭绕的寺观,手持签筒,心怀虔诚,欲借三分天意,问卜自己的七分前程。
行者求签,问的不仅是吉凶,更是一份心安,一个方向、找工作这件事,千头万绪,充满了不确定性、是行业选错了,还是能力不匹配?是时运不济,还是准备不足?这些问题盘踞心头,挥之不去、而一根小小的竹签,仿佛能在迷雾中点亮一盏孤灯。
求签的第一步,在于问、问得越是清晰,签文的指引便越是明确、切忌笼统地问:我何时能找到好工作?这般问题,太过宽泛,神明亦难作答、不妨将大问题拆解成小困惑、譬如,可以问:我当下锁定的这个行业,是否为我命途之正道?或者,下周二的那场关键面试,我应以何种心态应对,方能脱颖而出?再或者,我目前求职屡屡碰壁,症结究竟在于何处,应如何调整?心念专一,问题具体,摇动签筒时,那份专注与诚意,便是与天地沟通的桥梁。
当那根与你心神交感的竹签啪地一声落在地上,你的答案便在其中了、解签,才是整个过程的精髓所在。
若得的是上上签,譬如龙出碧海,鹏飞九天之类,自然是满心欢喜、这通常意味着你之前的积累已经足够,时机也已成熟,前方的道路宽阔平坦、这支签告诉你,你的方向是对的,你的能力是被认可的、在接下来的面试中,你应展露十足的自信,将自己的才华与抱负尽情挥洒、签文给予的是东风,但船终究要靠自己来驾驭、切不可因得了好签便沾沾自喜,疏于准备、天时地利,仍需人和、上上签是助力,而非保险、它鼓励你大胆前行,抓住那转瞬即逝的良机。

最令人忐忑的,莫过于抽到下下签,诸如枯木待春,风雨飘摇、此刻,万不可心灰意冷,怨天尤人、下下签并非绝路,而是警示、它在告诉你,此路不通,或者时机未到、这正是冷静反思的绝佳契机、枯木者,或许指你的知识体系已经老化,需要重新学习充电;风雨者,可能暗示你所选择的行业正处在下行周期,并非良港、此刻强行闯关,只会头破血流、解签先生或许会劝你宜静不宜动、这静,不是让你躺平放弃,而是让你停下无效的奔波,向内求索、审视自己的简历,是否言过其实,缺乏亮点?复盘之前的面试,是否在关键问题上应对失当?调整策略,弥补短板,积蓄力量,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、止损,亦是得、避开陷阱,比盲目冲锋更为智慧。
世间之事,大多非黑即白、签筒之中,最多的也是中平签、签文往往模棱两可,如舟行浅滩,乍明乍暗、这恰恰是现实最真实的写照、它告诉你,前路有机会,亦有风险;有贵人相助,亦有小人作祟、成与不成,全在乎你自己的作为、这样的签文,给予的不是一个确定的答案,而是一片广阔的思辨疆域、它迫使你思考:如何才能避开浅滩,如何才能在乍暗之时保持方向?或许它在暗示你,求职过程中要多留个心眼,对公司的承诺要仔细甄别、又或者它在提醒你,你的能力尚可,但欠缺一点火候或是一个机遇,需要更加主动地去争取,去表现、中平签,考验的是行者的智慧与心性、你的每一个决策,每一次努力,都是在为这支签文添加最终的注脚。
解签的真谛,在于将签文中的典故与譬喻,转化为观照自身的镜子、若得姜太公钓鱼之签,并非让你坐等,而是点醒你,你的价值需要特定的周文王来发现,盲目海投并非良策,精准定位目标伯乐才是关键、若得三顾茅庐之签,则告诉你好事多磨,一次失败不代表终局,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,反复尝试,用诚意与实力打动对方。
归根结底,行者求签找工作,求的是一份超越于逻辑与数据之外的智慧、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,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、真正的得道,不在于签筒中那根竹枝,而在于行者本身、在每一次摇签、解签的过程中,你更加了解了自己的渴望、恐惧与不足、你因上上签而增添的信心,因下下签而进行的自省,因中平签而激发的谋虑,这一切,才是助你最终找到心仪工作的真正法门。
签,是路标,而非终点、路,终究要靠自己的双脚一步步走出来、当行者手握签文,走出庙门,重新投入人潮汹涌的都市,心中那份因求索而得的清明与坚定,便是此行最大的收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