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至二零二五年十一月,京城已入深秋,寒意渐浓、于企业经营而言,此季恰如一年之末,既是盘点收官之时,亦是谋定来年之始、一间公司的兴衰成败,看似千头万绪,实则有脉络可循、其运势之吉凶,非凭空而降,乃是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、名正、术精五者交织作用之果。
一、察天时,可知兴替
所谓天时,于现代商道,即宏观大势、产业风口与政策导向、时局如潮,顺流则事半功倍,逆流则举步维艰、进入2025年尾声,全球经济格局仍在深度调整,技术迭代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、企业主事者需具备鹰隼之眼,洞察毫末。
您的企业所属行业,是处在朝阳初升的上升通道,还是已近黄昏的夕阳赛道?政策之风,是东风助航,还是西风压境?譬如,碳中和目标下的新能源产业,数字经济浪潮中的人工智能领域,此乃天时所向,其内企业即便遭遇小挫,亦有大势托底、反之,若固守旧有模式,无视市场变迁,纵有万贯家财,亦如无根之木,难抵霜雪。
十一月,正值年度预算与来年战略规划的关键节点、此时分析天时,就是要冷静判断,未来十二个月,市场会吹什么风,下什么雨、切忌以过往经验刻舟求剑,更不能因一时困顿而全盘否定、天时不利,非败局之兆,而是收敛锋芒、固本培元之机、天时有利,亦非高枕无忧,更需快马加鞭,抢占先机。
二、审地利,可定乾坤
地利者,非仅指公司所在之物理空间,更囊括其市场定位与资源禀赋、古人云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,环境之于事物,影响至深。
其一,物理之境、办公场所的选址与布局,构成企业的“气场”、一个藏风聚气、格局方正的环境,能使员工心气顺畅,精神饱满、这并非玄学,而是环境心理学、通道是否畅达,光线是否充足,区域划分是否合理,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团队的协作效率与创造力、一个拥挤嘈杂、动线混乱的办公地,纵有良将,亦难施其才、地利之吉,在于能聚人气、生财气。
其二,市场之位、您的公司在产业链中居于何处?是上游的源头,中游的枢纽,还是下游的终端?在竞争格局中,是独占鳌头的“山巅”,还是强敌环伺的“洼地”?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,便找到了生存与发展的根基、所谓“蓝海”与“红海”之辨,即是地利之辨、若身处红海,则需有利刃(核心技术)或坚盾(品牌壁垒)方能立足、若能开辟蓝海,则如蛟龙入海,可暂享无竞争之利、审地地利,就是要清晰地认知自身在市场坐标系中的精确位置,进而决定是固守、是扩张、还是迁徙。
三、和人心,可聚百川

企业之“企”,无人则止、天时地利皆备,尚需人和以应之、人心向背,是决定一间公司能否行稳致远的核心要素。
核心在于“主心骨”——即创始人或最高决策者、其格局、德行与视野,是企业精神的源头活水、一位心胸开阔、赏罚分明、能与团队共享成果的领袖,自然能吸引才俊,凝聚人心、反之,若猜忌多疑,刚愎自用,则良臣去,小人进,团队分崩离析,只在旦夕之间。
团队之和,在于各安其位,各司其职,又目标同向、将帅一心,三军用命、企业内部是否存在难以调和的派系斗争?沟通渠道是否畅通无阻?激励机制能否让贡献者得其所应?一个“人和”的公司,内部氛围是简单、信任、专注的、即便面对外部惊涛骇浪,内部亦能凝成一股绳,同舟共济、若内部已然壁垒森严、互相掣肘,再小的外部风浪,也可能引发倾覆之灾。
四、名正言顺,事方可成
名者,企业之旗帜,品牌之载体、一个好的名字与品牌形象,是公司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之一。
公司之名,应与其行业属性、核心价值相匹配、或求其响亮易记,如“阿里巴巴”;或求其底蕴深厚,如“同仁堂”、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、名字是客户认识你的第一步,一个拗口、晦涩或有歧义的名称,无形中增加了沟通成本与传播阻力。
品牌声誉,更是“名”之灵魂、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,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在公众的审视之下、产品是否货真价实,服务是否恪守承诺,商业行为是否合乎道义,皆在塑造或侵蚀其品牌声誉、金杯银杯,不如口碑、一个声誉卓著的企业,自带流量与信任,其产品或服务即便价格稍高,亦有拥趸、而一旦声誉受损,修复之难,甚于重建、日常经营中对“名”的爱惜,即是对企业长远未来的投资。
五、术精业专,方能致远
术,指经营之法,业务之技、空有宏大叙事,若无精湛之术,亦是空中楼阁。
其一,商业模式是否清晰且可持续、企业依靠什么为客户创造价值?又如何从中获取利润?这个模式能否形成闭环,并且具备一定的壁垒,不易被轻易模仿?在2025年的市场环境下,那些依赖单一渠道、传统模式的企业,抗风险能力显著偏弱、模式的创新与优化,是企业永恒的课题。
其二,执行力是否到位、再完美的战略,若无法落地执行,亦是废纸一张、从产品研发的精益求精,到市场营销的精准触达,再到售后服务的细致入微,每一个环节的执行力,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、“纸上谈兵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、检视公司的流程是否冗长,部门之间是否存在壁垒,团队是否具备将战略意图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强大能力、术业之精,不在于口号之响亮,而在于毫厘之间的较量与日复一日的坚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