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窥命理之堂奥,八字为必经之门径、然古籍浩如烟海,今人著作亦是汗牛充栋,使初学者目不暇接,常有不知从何下手之感、常言道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、于八字研习而言,选对第一本书,便是磨砺那最锋利的“器”。
切莫以为,入门八字,便是直接捧起一本厚重的命例集,或是上来就啃《三命通会》之类的古籍、此举如同学步之婴,妄图奔行,其结果必然是步履蹒跚,甚至误入歧途、真正的起始,不在于“算”,而在于“识”、识得构成八字的基本“砖瓦”,方能有朝一日构筑起自己的命理殿堂。
故而,入门第一阶段,所寻之书,不应是专论八字吉凶祸福的断语集,而应是详尽解说“阴阳五行”与“天干地支”基础知识的读本、此乃万变不离其宗的根基。
你需要一本能将以下内容讲得透彻、明白的书:
其一,阴阳五行之理、何为阴,何为阳?阴阳如何对立、互根、消长、转化?五行——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其各自的特性为何?不仅仅是“木曰曲直,火曰炎上”这般简单的口诀、一本好的入门书,会告诉你木之“仁”,火之“礼”,土之“信”,金之“义”,水之“智”、更为关键的,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、何为相生,何为相克?木能生火,亦能克土、火能生土,亦能克金、这套生克逻辑,是整个八字体系运转的核心规则,必须烂熟于心,达到不假思索便能脱口而出的境地、书中须有详例,解释生克在现实世界中的取象,让学者能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。
其二,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之详解、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这十个天干,各自的阴阳属性、五行归属、代表的方位、意象为何?甲木为阳木,是参天大树;乙木为阴木,是藤萝花草、丙火为阳火,是太阳之火;丁火为阴火,是烛光炉火、这些意象的区分,对日后理解日主心性、推断事态大小至关重要。
地支则更为复杂、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十二地支不仅有其自身的阴阳五行,还与月份、时辰、季节、方位紧密对应、它们之间存在着“刑、冲、合、害、会、破”等错综复杂的关系、一本称职的入门书,必须将地支的这些关系逐一剖析清楚、比如,何为“三合局”?申子辰合化水局,其力量如何变化、何为“六冲”?子午相冲,卯酉相冲,冲的本质是什么,会引发何种动荡?这些是排盘之后,分析命局内部结构与动态变化的关键。
书中还必须详细讲解“地支藏干”、每一个地支之中,都藏有一个、两个或三个天干,称之为人元、例如,寅中藏有甲、丙、戊、这“藏干”是八字的精髓所在,是许多深层信息的挖掘点,是论断格局、取用神的重要依据、若不通地支藏干,看八字便只得其表,难窥其里。
当以上这些基础知识,通过一本书的学习,已经了然于胸,才算完成了筑基阶段、方可进入第二阶段,寻找一本真正教授如何“排盘”与“识神”的八字专门书籍。

第二阶段的书,应具备以下特点:
它必须清晰地教授如何从一个人的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时,一步步推排出完整的四柱八字,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运、流年、这个过程虽有现代软件可以代劳,但亲手排演一遍,能让你深刻理解节气、月令、日柱干支的由来,对命局的时空背景有更直观的感受。
这本书的核心内容,应是围绕“十神”展开、所谓“十神”,即是以日主(出生日的天干)为中心,看其他七个干支与日主是何种生克关系,由此而产生的十个名称:比肩、劫财、食神、伤官、偏财、正财、七杀、正官、偏印、正印。
一本好的进阶入门书,会浓墨重彩地讲解:
1. 十神的定义与心性:正官代表约束、规则、事业,其心性是正直、负责;七杀则代表压力、魄力、小人,其心性是果敢、霸道、食神代表享受、才华、温和;伤官则代表叛逆、聪明、表现欲、通过十神,可以迅速勾勒出一个人的基本性格轮廓。
2. 十神所代表的人事物:例如,正印代表母亲、长辈、学业、房屋;偏财代表父亲、情人、意外之财、通过分析命局中十神的旺衰、位置,可以初步推断其六亲关系与人生际遇。
3. 十神之间的生克关系:这是论命的动态核心、例如,“官杀克比劫”,可以理解为事业压力约束了自我或同辈、“食伤生财”,可以理解为通过技术、才华去赚钱、“财坏印”,可以理解为因金钱或感情问题影响了学业或名誉、理解了这些,八字在你眼中才开始从静态的符号,变为一幅动态的人生推演图。
在选择这类书籍时,可优先考虑那些由近现代名家所著,并经过市场与时间检验的作品、例如,韦千里先生的《千里命稿》,语言平实,条理清晰,从基础到实例,非常适合初学者建立一个正确的框架、袁树珊先生的著作,亦是说理明晰,引经据典,可作参考、选择现代人编著的书籍,则要看其论述是否根植于古法,逻辑是否严谨,而不是哗众取宠,标新立异。
当你将这样一本讲透排盘与十神体系的书反复研读,并试着用书中理论去分析身边亲友的命盘(切记,只作学习研究,莫轻易为人论断),你会发现,八字的大门已向你缓缓敞开。
此后,方可循序渐进,去涉猎《子平真诠》的格局理论,《滴天髓》的精妙玄理,或是《穷通宝鉴》的调候用法、那些是更高层次的风景,需要扎实的地基才能攀登、若无前两步的积累,直接攻读,无异于缘木求鱼,终将望洋兴叹,不得其门而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