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探究八字命理之学,其相关典籍汗牛充栋,浩如烟海、自唐代李虚中以年、月、日干支论命始,至宋代徐子平将体系完善至年、月、日、时四柱,八字之学方才正式登堂入室、历经千年传承,其著述可大致分为两大脉络:一是奠定理论根基的古籍经典,二是阐发义理、贴近当代的近现代名家力作。
立论之基石:古籍经典
习命理者,不可不读古籍、古籍乃命理学之源头活水,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推演法则,是后世一切变化的根基。
《滴天髓》可谓命理学之皇冠明珠、相传为宋代京图所著,明代刘伯温作注、此书言简意赅,字字珠玑,摒弃了繁杂的神煞系统,专论五行生克制化与干支组合之精微、其核心在于“天道”、“人道”的呼应,强调天干地支的“体用”与“精神”,对日主的旺衰、格局的真假、行运的顺逆,皆有提纲挈领的论断、研读《滴天髓》,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谈,能让人直窥命理学的最高心法。
《子平真诠》乃清代学者沈孝瞻之心血结晶、若说《滴天髓》是命理学之“道”,那么《子平真诠》便是其“法”、此书最大的贡献在于系统地建立了“格局”理论、它以月令为提纲,详尽阐述了正官、七杀、食神、伤官、财、印等八格的成格、败格条件,以及格局转换的微妙之处、书中对“用神”的选取与运用,论述得极为严谨透彻,被誉为“命学第一书”、凡习命理而对格局理论模糊不清者,精读《子平真诠》,必有茅塞顿开之感。
《穷通宝鉴》,原名《拦江网》、此书视角独特,不以常规的格局旺衰为首要切入点,而是专论十天干日主在十二个月令中的“调候”需求、所谓“调候”,即是根据时令的寒暖燥湿,为日主寻求最适宜的生存与发展环境、譬如甲木生于亥子月,天寒地冻,首需丙火太阳照耀以解其寒;生于巳午月,火旺木焚,则需壬癸水滋润以降其燥、此书将自然之理与人事之理巧妙结合,对于判断一个命局的层次高低、富贵贫贱,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《三命通会》为明代万民英所著、此书堪称一部命理学的百科全书、其内容包罗万象,从基础的阴阳五行、天干地支,到复杂的格局、神煞、纳音、行运,几乎无所不包、它广采博引,收录了宋、元、明三代众多命理学家的观点与歌赋口诀,为后学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、虽其体系略显庞杂,对神煞的运用着墨较多,但作为一部工具书与资料库,其价值不可估量。
《渊海子平》是宋元时期命理学说的汇编之作,是子平法理论基本定型的标志、它收录了众多早期命理歌诀,如《继善篇》、《喜忌篇》等,为后世的《三命通会》等著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、阅读此书,可以清晰地看到八字命理学从早期摸索到理论成型的演变轨迹。
承古而启后:近现代名家著作

古籍虽为圭臬,然其文辞古奥,初学者往往望而生畏、所幸民国以来,名家辈出,他们以深厚的国学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,为古籍作注、阐微,架起了连接古典与现代的桥梁。
民国时期的命理三大家——徐乐吾、袁树珊、韦千里,其著作至今仍是习命者案头必备。
徐乐吾先生的贡献尤为卓著,他为《滴天髓》、《子平真诠》、《穷通宝鉴》等几乎所有核心古籍都做了详尽的评注、其评注旁征博引,将各家理论融会贯通,并辅以大量时人命例进行分析,极大地降低了后人研读古籍的门槛、读徐氏所注之书,如同有良师在侧,随时解惑。
港台地区亦是现代命理学发展的重要阵地、诸多名家结合现代社会环境,将传统命理知识化繁为简,使其更具实用性与可操作性、例如,一些著作专注于某一特定技法,如盲派的取象、新派的旺衰量化等,为命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、这些书籍往往语言平实,案例鲜活,适合希望快速入门并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读者。
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典籍
面对琳琅满目的命理书籍,如何择选,因人而异。
对于初入门庭者,不宜直接啃读古籍原文、可从一些现代名家编写的八字命理基础教程入手,先将阴阳五行、天干地支、刑冲会合、十神含义、排盘方法等基础知识打牢、待基础稳固后,可选择徐乐吾评注的《子平真诠》作为进阶读物,系统学习格局理论,这是子平法的核心骨架。
已有一定基础的进阶者,在通读《子平真诠评注》之后,可以开始研读《滴天髓征义》与《穷通宝鉴评注》、这两本书会让你从“格局”的框架中跳脱出来,进入到对干支体象、五行气候的更深层次的感悟中、这个阶段,需要反复揣摩书中精炼的原文,并结合大量命例进行验证,方能有所心得。
至于有志于深耕此道的精研者,则应回归古籍本身,将《三命通会》、《渊海子平》等作为资料库,广泛涉猎,探寻理论的源流演变、更需将目光投向实践,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,印证所学,最终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体系、命理之学,理法与实践,如车之两轮,鸟之双翼,缺一不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