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及黄历,或称通书、通胜,人们总会想到每日的宜与忌、这些看似简单的吉凶指令,背后遵循着一套严谨而复杂的推演体系、它并非凭空杜撰,而是古代先贤观察天地运行、自然规律的智慧结晶、要理解黄历的规定,需从其根本构成说起。
根基:天文历法与干支纪时
黄历的基础是历法、它并非单一的阴历或阳历,而是阴阳合历、阳历部分的核心是二十四节气,它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位置来划分,精准反映了季节气候的变化,是农业生产的指导、阴历部分则以月亮的朔望周期来定月份,是传统节日如春节、中秋的依据。
在这套历法之上,覆盖着一层更为核心的计时系统——干支、天干有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十个,地支有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十二个、天干与地支依次相配,从甲子到癸亥,构成六十个组合,称为六十甲子,周而复始、从年份、月份、日子到时辰,皆可用干支来标记、每一天的干支,如甲子日、乙丑日,是黄历判断吉凶的第一个,也是最根本的参数、这组干支蕴含着当日的五行属性与能量特质,是后续所有推算的起点。
骨架:建除十二神定日之基调
确定了一天的干支后,便要引入一套判断每日基础性质的系统,名为建除十二神,又称十二值日、这十二位神明分别是:建、除、满、平、定、执、破、危、成、收、开、闭、它们并非真正的神祇,而是十二种能量状态的代名词。
这十二神的排布规律是固定的,它与每月的地支(月建)相关、例如,农历正月为寅月,那么正月第一个寅日就是建日,接下来的卯日是除日,辰日是满日,以此类推,循环往复、每个值日都有其核心含义:
建日:万物生育、初始之日、适宜建立、规划、上任,但不宜动土、安葬。
除日:扫除恶曜、去旧迎新、适宜扫除、沐浴、求医,有清除、革新之意。
满日:丰收、圆满之意、适宜嫁娶、开市、祈福,寓意结果圆满。
破日:破坏、冲突之象、为大凶之日,诸事不宜,尤其忌嫁娶、开市等重大喜事。
成日:成就、成功之意、为吉日,适宜开业、嫁娶、入学,寓意事情能有所成。
建除十二神为每一天定下了一个总体的基调,是判断宜忌的主要骨架、若某日为破日,即便有其他吉星相助,其破坏性的底色也难以彻底扭转,通常会被列为凶日。
血肉:纷繁神煞定事之细节
如果说建除十二神是骨架,那么神煞系统就是填充其间的血肉,它让每日的吉凶判断变得精细和复杂、神煞是一个庞大的体系,指的是天上星曜对地球和人事的各种影响、这些星曜被赋予了吉凶的属性,称为吉神与凶煞。
神煞的推算方法极为复杂,它基于年、月、日的干支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产生、同一天,可能会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神煞同时存在、黄历的编纂者需要做的,就是权衡这些吉神与凶煞的力量对比。

常见的吉神有:
天德、月德:最具化解力量的吉星,能逢凶化吉,压制多数凶煞、有此二星在,当日的品质会大大提升。
天赦:天帝赦免众生罪过之日,尤其适宜祭祀、祈福、解冤。
三合、六合:代表和谐、融洽、当日地支与月令或年支形成三合或六合局,则气场顺畅,适宜合作、嫁娶、谈判。
常见的凶煞则更多,且影响各不相同:
岁破:与当年太岁相冲的日子,为一年之中的大凶之日,凡事须谨慎,忌讳一切重大举动。
月破:与当月月建相冲的日子,为一月之中的凶日,不宜办大事。
劫煞、灾煞:代表冲突、破财、是非、逢之易有口舌官司或财物损失。
四离、四绝: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和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的前一日、这些日子是季节转换的节点,五行之气驳杂不纯,气场混沌,不宜进行婚嫁、搬迁等改变人生轨迹的重大事项。
黄历的宜与忌,正是对当天所有神煞力量进行综合评估后的、例如,某日虽为成日,基调是好的,但恰逢月破并带有劫煞,那么嫁娶、开市这类求财求和之事就会被列为忌、反之,若某日为平日,基调普通,但有天德贵人照临,又逢六合,那么许多事情的阻力就会减小,可能会被列为宜嫁娶或宜交易。
终判:权衡与匹配
最终,一本黄历的完成,是将天文数据、干支系统、建除规则与神煞理论进行整合演算的结果、编者会综合判断:
1. 当日的建除基调是什么?
2. 主导性的吉神有哪些?力量有多强?
3. 主导性的凶煞有哪些?影响有多大?
4. 吉神与凶煞相互作用,谁的力量占上风?
经过这番权衡,最终得出,写下宜:嫁娶、祭祀、出行,以及忌:动土、安葬、破土、这里的每一个字,都是层层推算后的精炼概括、它是一种对时间能量的分类与标注,为人们的日常行为提供一个趋吉避凶的参考框架、黄历的规定并非迷信,而是一套根植于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、系统的时空选择法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