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梦山中,鬼谷子门下,孙膑与庞涓同窗学艺,情同手足、二人皆是人中龙凤,身怀经天纬地之才、学成下山之际,按当时习俗,常于神前求签,问卜前程、传说二人曾同求一签,而正是这同一支签,却因二人心性智慧之别,解出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,最终引向了那场惊心动魄的马陵道之战。
那签文究竟为何,史书未载,但后人推演,其文必是玄机暗藏,意蕴深远、不妨设想,签文或为八字:遇羊而荣,遇马而瘁、此八字看似简单,却如一道分水岭,将二人的未来清晰地划分开来。
于庞涓而言,其人志得意满,急于建功立业、他看到遇羊而荣,立刻联想到当时的魏国、魏国都城大梁,地处中原,形似羊圈,且羊与梁在古音中或有相通之处、他认定,自己的荣华富贵就在魏国、于是,他毫不犹豫,辞别师门,直奔大梁、果不其然,凭借一身所学,他迅速得到魏惠王重用,官拜大将军,手握重兵,风光无限、他将签文的预示视为通往成功的金科玉律,深信不疑。
而对于遇马而瘁,庞涓的理解同样直接、他认为马即是地名,或是与马相关的人或事、他心中对此常怀警惕,在日后的军事行动中,对带有马字的地名尤为敏感,试图通过避让来规避命定的劫数、他的解签,是实用主义的,是向外的,将命运的密码锁定在具体的地点与事件之上、他相信自己能够凭借权力和智谋,抓住羊的机遇,躲开马的灾祸。
孙膑之心境,则另是一番天地、他为人深沉内敛,于易理八卦、阴阳五行之学浸淫更深、他看到遇羊而荣,所思所想却与庞涓大相径庭、在他看来,羊可通佯,意为伪装、假作、他从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存智慧,一种在逆境中保全自身的策略、人生道路并非坦途,当身处险境,示弱、装疯、隐忍不发,如同披上羊皮的猛虎,方能待时而动,最终迎来真正的荣光、这并非是去某个地方求取富贵,而是修养一种心性,掌握一种兵法之外的生存之道。

再看遇马而瘁,孙膑的解读更是直击要害、他看到的马,非地名,而是车马、在古代,车马是将军的象征,是权力的体现,也是战争的工具、但车马亦能伤人,若运用不当,或为人所害,便会因此而残瘁、更深一层,马失前蹄,战车倾覆,这是一种失败的意象、他从中读出的是一种警示:越是身居高位,手握重权,越要如履薄冰,否则终将为这权力的车马所伤,身心俱疲,乃至殒命、他的解签,是内省的,是哲学的,将命运的启示归结于个人的心性、德行与处世策略。
后来的故事,恰如其分地印证了二人各自的解读、庞涓因妒贤嫉能,将孙膑骗至魏国,处以膑刑,使其双足致残,再也无法乘坐战车,应了孙膑对马的理解——因车马之事而身心受瘁、而孙膑,正是靠着佯狂之计,装疯卖傻,骗过了庞涓的监视,才得以逃出生天,辗转来到齐国、这又恰恰应了他自己对羊的解读——以佯求生,终获新生。
最终的结局,马陵道之战,成了这支签文最残酷的谶语、庞涓被孙膑诱入马陵道,伏兵四起,万箭齐发、他看见那棵被剥去树皮的大树上刻着的庞涓死于此树之下,方才恍然大悟、马陵道,这个带马字的地名,成了他命运的终点,应了他自己最浅层的那个解读、他至死或许都未曾明白,真正让他走向毁灭的,并非是这个地名,而是他自己的贪婪、嫉妒与短视、他一生都在追逐羊所代表的权势,却最终被马所象征的宿命吞噬。
孙膑与庞涓,同出一门,智谋相若,但对命运的认知却有云泥之别、庞涓将签文视为一张寻宝图,按图索骥,求的是世俗的成功、孙膑则将签文看作一幅警世钟,时时叩问内心,求的是智慧的圆融与人格的保全、一签两解,展现的不仅是二人智慧的差异,更是其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根本对立。
所谓命运,或许并非是上天预设的固定剧本,而更像是一道开放的谜题、谜题本身没有变,但解谜人的心变了,看到的风景、选择的道路、最终的结局,便会截然不同、一念之差,天壤之别,签文未变,变者人心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