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》的判断辞,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,其核心在于揭示事物变化的阶段与趋势、所谓四吉四凶,实则指代了爻辞中常见的八种情状判断,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、充满警示意味的智慧体系。
两大根本结果:吉与凶
吉:亨通之兆
吉,顺遂通达之象,万事合宜、当爻辞出现吉,表示当前时机与行为皆得其正,继续前行将收获圆满的结果、它是努力与时运契合的直接体现。
凶:困阻之象
凶,灾祸与阻碍的预示、出现凶字,意味着情势险恶,行为失当,若一意孤行,必将导致失败或灾难、它警示人们必须停止、反思或改变方向。
两大转化过程:悔与吝
吉凶之间,并非一蹴而就,悔与吝正是描述这一转化过程的关键。
悔:由凶转吉的契机
悔意为懊恼与忧虑、它通常表示已经出现了一些过失或问题,处境堪忧、但悔字本身带有知错能改的含义、若能及时警醒,深刻反省并修正行为,便能化解危机,由凶转吉,最终无咎、所谓悔亡,即是此意。
吝:由吉转凶的苗头
吝意为艰难与羞辱、当人处于有利地位时,若因耽于安乐、固执己见或贪图小利而做出不当行为,就会陷入吝的境地、这是一种小过失,虽不至大凶,却已埋下祸根、若不加以纠正,局面将持续恶化,最终引来凶险。

重要的情状判断:无咎与厉
除了上述四者,另有两个常见判断,用以补充说明具体情境。
无咎:合乎正道,免除灾祸
无咎并非指大获成功,而是没有过错,可以免除灾祸、它强调行为的合规性与正当性、在复杂或不利的环境中,能做到无咎,本身就是一种智慧,是保全自身的吉象。
厉:警惕危险,心存敬畏
厉指危险、严峻的局面、看到厉,不可掉以轻心、但它常常伴随着转机,如厉,无咎、这提示人们,虽然身处险境,只要保持高度警惕,行事谨慎,心存敬畏,便能有惊无险,安然度过。
吉凶的动态观
《周易》的智慧在于其动态性、吉、凶、悔、吝并非静止的标签,而是相互关联、可以转化的势态。
吉若骄傲自满,则会生吝。
吝若不知悔改,则会招致凶。
凶若能深刻反思,则会产生悔。
悔若能积极修正,则能转为吉或无咎。
理解这层关系,才是掌握《周易》吉凶判断的精髓所在、它教导我们,顺境时要戒骄戒躁,防微杜渐;逆境时要反躬自省,寻求改变、福祸无门,唯人自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