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习风水之术,必先筑其根基、此非一蹴而就之学,乃需循序渐进,由浅入深、其核心在于认知天地人之关系,洞察自然气场之流转。
固本培元,通晓理气之基
学习任何玄学,理法为先、风水学建立在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之上,若不明其理,则如无根之木,终难参天。
阴阳是万物之本、天地、日月、男女、动静,无不分阴阳、在风水中,山为阳,水为阴;高为阳,低为阴、阴阳平衡,方为吉地、理解阴阳的对立、互根与转化,是勘舆学的第一步。
五行乃阴阳之细分,即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、五行之间有相生与相克的关系: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;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、世间万物,从方位、颜色、季节到人体脏腑,皆可归于五行、风水布局的调整,很大程度上就是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,使环境气场达到平衡与和谐。
河图、洛书与八卦是风水学推演的数学模型、河图揭示了五行生成之序,洛书则为后天八卦之本源,九宫飞星即由此演化而来、乾、坎、艮、震、巽、离、坤、兑八个卦象,分别对应家庭成员、身体部位、自然万物、通晓八卦之象,才能理解不同方位对人事的具体影响。
峦头与理气,形法与心法
风水之道,派系繁多,然万变不离其宗,总归峦头与理气两大脉络、初学者当两者兼顾,不可偏废。
峦头派,又称形势派,重在观察山川地理的形态、所谓“峦头”,即是眼见为实的山脉、河流、建筑、道路等、古人讲“觅龙、察砂、观水、点穴、立向”,这便是峦头功夫的核心、龙,指山脉的走势;砂,指穴场周围的护山;水,指河流或道路的流向、峦头是风水的“体”,是气场的物质基础、一个地方有无生气,首先要看其山水形态是否藏风聚气、学习峦头,需要多走、多看,亲身感受山川的灵气,培养对地理环境的直观判断力。
理气派,则重在运用罗盘,通过精密的计算来确定气场的吉凶、它涉及时间与空间维度,如三元九运、玄空飞星、八宅明镜等、理气是风水的“用”,它揭示了无形之气的运行规律、一个好的峦头格局,若在理气上失运或犯煞,其吉亦会大减、学习理气,需要静心钻研,掌握罗盘的用法,熟悉各种公式和口诀、罗盘是风水师的眼睛,分不清天干地支、辨不明二十四山,便无从谈起理气。

峦头为体,理气为用、无形之峦头,理气无所依附;无理之峦头,亦只是空壳一具、两者相辅相成,方为风水正道。
由近及远,先安己居
纸上谈兵终觉浅,真知须从实践来、学习风水,最直接的起点便是自己的居所——阳宅、从自家开始勘察、分析、布局,既安全,又能获得最直观的反馈。
先观外局、住宅周围的环境,即是外六事、门前是否有路冲、巷冲?窗外是否有壁刀煞、天斩煞?附近是否有高压电塔、医院等形煞?这些都是影响宅运的重要因素、仔细观察记录,并用所学峦头知识分析其吉凶。
再审内局、进入宅内,核心是“阳宅三要”——门、主、灶、门为气口,是全宅气场流转的枢纽,其朝向与位置至关重要、主,指主卧室,是人休息纳气的地方,其位置与床的摆放直接影响健康与运势、灶,指厨房炉灶,为食禄之源,关系到全家人的健康与财运、将这三者安置在宅内的吉方,是阳宅布局的基础、也要检视家中梁柱、采光、通风、色彩搭配等是否符合风水原则。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
风水学博大精深,非朝夕可成、要不断精进,离不开两件事:研读经典与拜师实践。
欲穷其源,必读古籍、晋代郭璞的《葬书》是风水学的开山之作,提出了“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”的核心观点、唐代杨筠松的《青囊奥语》、《天玉经》等奠定了形势派的基础、这些经典是历代先贤智慧的结晶,反复研读,方能领悟其精髓。
古人云,“名师指路,胜读十年书”、若有机缘,寻一位德行与学识兼备的明师指点,可以少走许多弯路、风水学中有许多口传心授的诀窍,是书本上难以学到的、师父的言传身教,尤其是在实践中的经验,是千金难买的财富。
习风水者,更需修心养德、风水是助人之术,非谋私之器、心正则术正,若心术不正,纵得真传,亦恐用于歧途,反受其害、保持谦卑、敬畏之心,以善为本,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趋吉避凶的东方智慧,为己为人造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