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汉章武二年,秋风萧瑟,成都城内的银杏叶已铺满长街,金黄一地,踩上去沙沙作响、常山赵子龙,这位在长坂坡七进七出,一身是胆的将军,此刻却褪下戎装,换上一身青布常服,独自一人立于城南古寺的山门前、他并非来此听禅悟道,而是为了一桩心事,一桩关乎蜀汉国本的大事——为太子刘禅,求一纸姻缘签。
阿斗,刘禅的小名,自长坂坡一役被子龙将军救下,两人之间便有了一种超越君臣的情分、如今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,太子虽已继位,然在赵云眼中,他仍是那个需要庇护的孩童、主公的江山,太子的未来,如千钧重担,压在这位白马将军的心头、诸葛丞相为国事操劳,日理万机,这等儿女私情、问卜于天之事,丞相或许不屑,但赵云却觉得,冥冥之中,自有天意。
寺内香火鼎盛,烟雾缭绕、赵云避开人群,寻到一位老僧,言明来意、他未报身份,只说替家中一位贵公子求问婚姻前景、老僧见他身形挺拔,眉宇间英气与忧虑并存,便知此人非同寻常,也不多问,只是引他至观音像前。
净手,上香,叩拜、一系列仪式一丝不苟、赵云双膝跪在蒲团上,脑海里闪过的不是刀光剑影,而是刘禅那张尚带稚气的脸、他心中默念:先主在上,云今日斗胆,为陛下求问姻缘,望上天垂怜,赐一良配,以安社稷,以固国本。
言毕,他拿起签筒,闭目晃动、竹签在筒中碰撞,发出清脆而又沉闷的声响,每一声都仿佛敲在他的心上、终于,一根竹签应声而出,跌落在地。
赵云拾起,只见签上刻着中上二字,旁边一行小字,是一首四句签诗。
凤栖梧桐非良木,
清溪流浅见鱼游。
龙潜深渊待时飞,
高台望断蜀山秋。
他将签文递给一旁的解签老僧、老僧捻须沉吟半晌,目光在赵云脸上打了个转,缓缓开口:这位施主,此签看似中上,实则内藏玄机,需细细品味。
敢问大师详解、赵云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。

‘凤栖梧桐非良木’,此句说的是姻缘本身、凤,指代未来的皇后,身份尊贵,仪态万方,确是良配、然其所栖之‘梧桐’,却并非栋梁之材、这暗示了这段姻缘的根基,或许并不如表面看上去那般坚实稳固、家国天下,婚姻大事往往牵扯甚广,这良木与非良木之别,值得深思。
赵云眉头微蹙、他所求的,不正是一段能成为国家栋梁的姻缘吗?
老僧继续道:‘清溪流浅见鱼游’、此句意象明朗、溪水清澈,一眼便能望到底,水中的游鱼也看得分明、这说明未来的皇后,品性纯良,心事单纯,毫无城府,夫妻之间或能相处和睦,一览无余、可水浅则难养大鱼,事事都看得太清、太浅,便少了些深谋远虑的胸襟与格局、于寻常人家是福,于帝王之家,是福是祸,尚未可知。
这话说得赵云心中一沉、他想起刘禅宽厚仁德有余,而决断魄力不足的性子、若再配一位同样单纯浅白的皇后,这蜀汉的未来,如何能应对波谲云诡的天下大势?
那么,这第三句……赵云追问。
‘龙潜深渊待时飞’,此句是此签的希望所在、老僧眼中闪过一丝精光,龙,自然指的是您所问的这位贵公子、他如今如同潜于深渊之龙,看似沉静,实则蕴含无限可能、这段姻缘,乃至他身边的人与事,都可能成为他一飞冲天的契机、‘待时飞’三字,是关键、时机未到,他便是渊中之龙;时机若至,便能搅动风云,翱翔九天、这姻缘,或许就是那个‘时机’的引子。
这番话让赵云黯淡的眼神里,重新燃起一丝光亮、是啊,陛下尚且年轻,未来有无限可能。
那最后一句,‘高台望断蜀山秋’,又作何解?
老僧长叹一声,神情变得复杂起来:此句,是警示,也是宿命、高台,是权力的顶峰、站得再高,望向远方,所见的也只是蜀中群山的秋日景象、秋,主萧瑟、凋零、这预示着,即便姻缘美满,贵公子日后能有所作为,但放眼整个大局,蜀汉的国运,恐怕终将如这秋日之景,虽壮丽,却难掩落寞之气、这段婚姻,能安一时,能稳一隅,却未必能逆转整个天时大势。
老僧解说完,寺内一片寂静,只余下风吹过殿角的铎铃声,叮当,叮当,空远而苍凉。
赵云手握那支冰冷的竹签,久久不语、他明白了、这签文说的,哪里仅仅是刘禅的婚姻,分明是整个蜀汉的命运、会有一位好皇后,但根基不稳;陛下有潜力,但需要等待一个或许永远不会来的时机;而最终的结局,早已被这深秋的景色所注定。
他向老僧深深一揖,未再多言,转身走出寺庙、门外的阳光正好,照在满地金黄的银杏叶上,灿烂得有些刺眼、赵云抬头望向远方连绵的青色山峦,那是丞相将要一次次率军北伐的方向。
手中的签文,他没有扔掉,而是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,贴着心口、这纸薄薄的签文,比他身上任何一道伤疤都要沉重、天命如此,是否还要尽人事?对赵子龙而言,答案从来只有一个、他握紧了拳头,脚步重新变得坚定、龙潜于渊,那便由我等宿将,为他掘渊成海,助他寻觅风云、蜀山之秋虽注定,但只要一息尚存,便要为这秋日,多争一分绚烂的晚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