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维二零二五年十一月,神都洛阳已入深秋、天高云淡,千年古刹白马寺的红墙黛瓦,在金黄银杏的映衬下,愈显庄严肃穆、风中带来一丝凉意,也卷着香火的气息,拂过每一位前来朝圣或寻求心灵慰藉的香客面庞、此时节,年关将近,人们心中积攒了一年的迷茫与期盼,都愿意来此地,向佛祖求一支签,听听僧人的解说,为来路寻一盏明灯。
白马寺求签,并非简单的仪式、它是一场心与佛的对话、踏入山门,尘世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外、你需先净手焚香,对着殿内庄严的佛像,三拜九叩,心中默念自己的姓名、生辰、居所,以及所求何事、无论是问事业前程,还是探姻缘聚散,抑或求家宅安康,心念必须专一,不可贪多、这份虔诚,是叩开智慧之门的第一步。
随后,你来到签筒前,双膝跪于蒲团,双手合抱签筒,闭目凝神、将心中所惑,再一次向佛祖倾诉、而后,平举签筒,以一个平稳的力道上下摇晃、此刻,心无旁骛,只闻竹签在筒内碰撞的清脆声响,声声入耳,如佛法梵音、直到有一支签,仿佛受到无形的牵引,从众多签中脱颖而出,落于地面、这便是佛祖给予你的回应。
拾起这支签,核对上面的数字,在旁边的签柜中寻到对应的签文、一张薄薄的纸,上面印着古朴的诗句,或引经据典,或取自民间故事,文字简练,意蕴深长、这便是天机,但天机不可泄露,更不可轻易揣度、许多人拿着签文,或喜或忧,却往往只解得字面上的吉凶,看不透背后的禅意、这时,白马寺的解签僧人,便成了那个点破迷津的关键人物。
在寺内一处偏殿,通常会有一位或几位僧人安坐,为香客解签、他们往往年岁稍长,眉宇间透着一股祥和与宁静、你将签文与求签时所问之事一并奉上,僧人不会立刻开口、他会先静静地看着你,目光平和而深邃,仿佛能看穿你心底的焦虑与期盼、他会轻声问你:施主,所求何事?

你的回答至关重要、同一支签,问事业与问姻缘,其解法截然不同、譬如,你求得一支中平签,问的是事业、签文曰:墙外桃花风雨侵,一番凋谢一番新、若你自己看,或许会觉得事业不稳,有风雨飘摇之感,心生忧虑、但僧人或许会告诉你,这签文的关键在于一番凋謝一番新、它说的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、眼下的困难与动荡,正是淘汰旧有模式、迎接新机遇的开始、风雨是考验,也是洗礼,告诫你需有坚韧之心,不畏变革,方能见到新的桃花盛开、他会结合你的处境,点拨你应守还是应进,是该稳固根基,还是该另辟蹊径。
倘若这同一支签,问的是姻缘、僧人的解说便会转向另一个方向、墙外桃花,或许意指你的缘分在远方,或是一段尚未明朗的关系、而风雨侵,则暗示这段感情将面临外界的考验与阻碍、僧人可能会劝你,对待感情要顺其自然,莫要强求、凋谢与新生,是缘分的常态、眼前人的离去,或许是为了让更合适的人到来、他不会给你一个确切的能成或不成的答案,而是引导你如何以一颗平常心,去看待缘分的起落与聚散。
白马寺僧人解签,其高妙之处在于,他们从不给出绝对的论断、佛法讲因果,未来的果,取决于当下的因、签文所揭示的,是基于你当下的心境与状态,可能引发的一种趋势、而僧人的解说,则是为你种下一个善的因、他会告诉你,上上签,若骄傲自满,亦会转为败局;下下签,若心存善念,谨慎行事,同样能趋吉避凶。
解签的过程,更像是一场心理的疏导、僧人寥寥数语,往往能切中你心中最隐秘的症结、他会从签文的典故说开去,用一个个包含佛理的故事,让你自己去悟、你带着满腹的困惑而来,他给你的却不是答案,而是一个看待问题的新视角、你以为求的是前程祸福,实际上得到的,是如何安顿当下的这颗心。
洛阳白马寺,作为释教祖庭,其签文与解说,都深植于厚重的佛法智慧之中、僧人们的解读,不仅仅是文字游戏,更是将佛法的慈悲与智慧,融入到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、他们让你明白,命运并非一张写死的判决书,而是一片可以耕耘的田地、签文是天时,僧言是地利,而你自己的努力与修行,才是人和。
秋风拂过古老的殿宇,摇动着檐角的铜铃,发出清越的声响、一位香客听完解说,脸上原本的愁云消散了些许,取而代之的是一份了然与平静、他双手合十,向僧人深深一揖、他得到的,或许不是想要的那个结果,但却是一份足以支撑他走过未来风雨的力量与智慧、这,便是白马寺僧人解签的真正意义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