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维戊申年冬月,京城已是寒意渐浓,围炉煮茶之际,商海旧友偶谈一事,言及当今不少企业家,于决策关口,不独信赖数据报表,亦会悄然展阅一张星盘,此即“企业紫微”、此风所向,不禁令人深思:以星盘断企业兴衰,究竟是洞察天机的玄学密码,还是自我安慰的管理幻术?
企业紫微,非个人命理之延伸
欲论其是否可靠,需先明其为何物、企业紫微斗数,并非简单将创始人的个人命盘等同于企业命运、其法颇为精微,常以三者为基石:
一为“天盘”,即企业创始者或核心决策者的命盘、此为企业之“魂”,其格局、气运、性格缺陷,往往深远地烙印在企业的文化与战略走向之上、譬如,命宫七杀坐命之人,其企业风格多具开拓与冒险精神,成败皆烈;而天府坐命者,其企业则可能稳健有余,魄力不足。
二为“地盘”,即企业的“生辰八字”、此“生辰”,或取公司注册成立之日,或取关键产品发布之时、此盘定格了企业诞生之初所禀赋的“气”,犹如人之先天体质,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某些固有的优势与短板。
三为“运盘”,即流年大限之变动、天盘地盘为静,运盘为动、企业运势并非一成不变,十年大限,一年流年,星曜流转,吉凶交替、何时宜攻,何时宜守,何时有贵人相助,何时防小人作祟,皆在运盘推演之中。
三盘合参,方构成一幅相对完整的企业运势图景、它试图解答的,是超越常规市场分析的宏观周期性问题。
信之者曰:天时之利,非人力可强求
为何在现代商业文明如此发达的今日,仍有人笃信此道?信之者自有其理、商业竞争,常言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、其中“地利”与“人和”多可通过市场调研、团队建设等现代管理手段优化,唯独“天时”,最是难以捉摸。
企业紫微,恰是试图解读“天时”的工具、它提供了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视角,一种关于“势”的判断、例如,某企业创始人命盘显示,未来一年财帛宫有“化禄”吉星照耀,且流年事业宫三方四正格局甚佳、命理师或会建议,此乃扩张之良机,可大胆融资、开拓市场、反之,若命盘逢“化忌”冲破,或遇“擎羊”、“陀罗”等煞曜,则可能预示着现金流困顿或合作关系破裂的风险,此时便应收缩战线,稳固根基。
这种判断,并非替代严谨的商业分析,而是一种补充、它好比航海前不仅要检查船只、备足水粮,还要看一眼天气预报、天气预报不能保证航行绝对安全,却能让人对潜在的风暴心存敬畏,提前准备、从这个角度看,企业紫微提供的是一种战略层面的风险预警与机遇提示。

疑之者言:命理之说,恐为决策之渊薮
然,凡事皆有两面,镜之另一侧,则是疑者之声、其疑虑,亦非无的放矢。
其一,在于解读之主观性、同一张命盘,不同命理师的解读可能大相径庭,甚至南辕北辙、星曜组合千变万化,一星半曜之差,吉凶判断便有天壤之别、这其中,命理师的学识、经验、乃至个人品性,都成为巨大变量、所遇非人,听信谗言,将企业引入歧途的案例,亦非罕见。
其二,易使人陷入宿命论的泥沼、过于依赖命理,企业家可能将经营的成败归咎于虚无缥缈的“命运”,从而忽略了自身在战略、管理、创新上的不足、市场下滑,不从产品找原因,反怨流年不利;团队涣散,不从管理下功夫,只叹运逢小人、这种心态,是将主动权交予星盘,放弃了作为决策者最宝贵的能动性,实为商道大忌。
其三,本末倒置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终究在于其产品、服务、技术与团队、若根基不牢,纵有再好的“天时”,亦是空中楼阁、妄图仅凭一张星盘、几番风水布局便能扭转乾坤,无异于缘木求鱼、商业的成功,终究要遵循其内在的商业逻辑。
紫微为镜,非为缰绳
那么,企业紫微测算,究竟靠不靠谱?
此问,或无标准答案、其可靠与否,不在于紫微斗数本身,而在于使用者之心态与方法、若将其奉为圭臬,事事皆由星盘决断,按图索骥,则极有可能陷入迷信之陷阱,其结果必然是不可靠的。
但若将其视为一种辅助决策的参考工具,一种跳出数据、审视全局的“思维体操”,则可能不乏裨益、它最大的价值,或许在于提供一种“警醒”、当命盘显示风险时,它促使决策者去更仔细地审查财务、合同与人事,防患于未然、当命盘显示机遇时,它能给予决策者一份信心,去抓住那稍纵即逝的商机。
真正的智者,是懂得如何驾驭工具,而非被工具奴役、他们明白,企业之命运,三分由天,七分在人、星盘所揭示的,是可能性,是概率,是某种能量场的倾向,而非板上钉钉的既定事实、面对凶曜,他们会加倍谨慎,积极应对,以人力之“稳”对冲天时之“险”;面对吉星,他们亦不会坐享其成,而是借势而为,以人力之“进”助推天时之“利”。
紫微为镜,非为缰绳,照见前路,却不代人行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