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刹深秋,香烟袅袅、求得一签,上书八字:劝君作事,要从容、这八字看似平淡,实则蕴含着东方智慧的精髓,是于喧嚣尘世中寻得内心安宁的一剂良方、世人求签,多为心中有惑,行事有阻,期盼神明能指点迷津,给出一个明确的吉或凶、这支签文却不言祸福,只讲心态,其深意远胜一时的成败判断。
所谓从容,并非懒散拖沓,亦非畏首畏尾,而是一种内在的定力与澄澈、它是在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后,所持有的一种不急不躁、有条不紊的姿态、从容是静水流深,表面波澜不惊,底下却积蓄着雷霆万钧之力、急躁如山涧湍流,看似声势浩大,却易于干涸,且裹挟泥沙,难见清澈、从容则如江河入海,沉稳而坚定,目标明确,路径清晰,任凭风吹浪打,我自向东流。
作事要从容,首在观、如同良医诊病,望闻问切,缺一不可、遇事之初,最忌心浮气躁,未审其源,先定其果、从容者,会先将自己从事件的漩涡中抽离出来,如棋手观棋,静观其变、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,理清各方的利害关系,辨明潜在的机遇与风险、这个观的过程,是为决策蓄力,是为行动铺路、心中有全局,落子方能精准、若一味求快,凭直觉行事,往往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,容易陷入被动,甚至一子错,满盘皆输。
次在谋、谋定而后动,知止而有得、从容的谋,不是阴谋诡计,而是周详的规划与准备、它要求我们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,在行动之前,耐心观察猎物的习性,熟悉林中的地形,检查自己的弓箭、事情的推进,需要节奏、何时该进,何时该退,何时该潜伏,何时该出击,皆需深思熟虑、这个阶段的慢,是为了最终的快、磨刀不误砍柴工,充分的准备与筹谋,能让后续的行动事半功倍,避免在执行中出现不必要的波折与返工、反之,那些未经深思熟虑的决定,往往像仓促上阵的兵卒,阵脚不稳,一触即溃。
再在行、行动之时,从容体现为一种坚定的执行力、因为前期已有充分的观察与谋划,故而行动时内心笃定,不为外界的噪音所干扰,不因一时的挫折而动摇、步伐或许不快,但每一步都踏在实处、如同登山,从容者不会一开始就奋力猛冲,而是会匀速前行,保持体力与节奏、途中山石嶙峋,风雨交加,皆是常态、心急之人或半途而废,或手足无措,而从容者则会稳住心神,或绕行,或暂避,始终向着顶峰的目标,坚定不移、这种行中的从容,是一种源于自信的沉稳。

于人生百态中,此理亦然。
论及事业,青年人初入职场,总想一鸣惊人,急于求成、殊不知,根基不牢,地动山摇、此时的从容,是甘坐冷板凳的耐心,是深入钻研业务的专注、不与人争一时之长短,而在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上厚积薄发、待到羽翼丰满,机遇来临时,自然能一飞冲天、中年人事业承压,上有老下有小,焦虑如影随形、此时的从容,是面对复杂局面时的冷静判断,是处理多重任务时的井然有序、不因压力而自乱阵脚,方能抽丝剥茧,化解危机。
谈及情感,两情相悦,最忌急切、感情如煲汤,需文火慢炖,方得其味、从容是给予彼此空间与时间的尊重,是在了解与磨合中,让情感自然生长、过分的掌控与催促,只会让对方窒息,使关系变得脆弱、当矛盾出现,从容是冷静的沟通,而非激烈地争吵、先处理情绪,再处理问题,让爱意在理解中得以修复与升华。
至于修身养性,更是从容的道场、学习一门技艺,锻炼一副体魄,皆非一日之功、水滴石穿,靠的是恒心与坚持、每日进步一点点,不求速成,享受过程中的每一次领悟与成长、这份从容,能涤荡内心的浮躁,让人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,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。
劝君作事要从容,这不仅是庙堂之上的一句签文,更是融入血脉的一种人生哲学、它告诉我们,生命的丰盛,不在于你瞬间冲刺得有多快,而在于你能平稳致远地走多远、在快节奏的时代洪流中,学会在心中为自己留一份慢的余地,一份静的智慧,便是对生活最好的把握、万事万物,皆有其时序,春华秋实,寒来暑往,不疾不徐、人行于世,若能效法天地之道,顺应自然之律,以从容之心,行稳健之事,又何愁前路之坎坷,未来之迷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