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人多有烦恼,或为俗事所困,或为病苦所扰,或于人生迷津中不辨方向、心中常生一念,若能于梦中得见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,得其点化一二,或受其甘露洒净,则此生幸甚、此念至诚,感天动地,并非虚妄、然则,欲求此殊胜梦境,非仅口诵一二咒语便可得之,实乃一场身与心的修行,一份德与行的积累。
所谓“咒”,梵语为陀罗尼,意为总持,总一切法,持无量义、是佛菩萨之密语,亦是其慈悲愿力之显现、欲借咒力沟通菩萨,当知其理,诚其心。
首推心咒:六字大明咒
嗡(ōng)嘛(mā)呢(nī)呗(bēi)咪(mēi)吽(hōng)
此咒乃观世音菩萨之心咒,亦是诸佛慈悲与智慧的音声凝聚、其字虽简,其意无穷。
嗡:能清净天道之苦,亦是宇宙原始之音,能使人心趋于平和安定。
嘛呢:意为“如意宝珠”,能满足一切善愿,破除贪嗔之念。
呗咪:意为“莲花”,象征清净无染,出淤泥而不染,能净除愚痴之心。
吽:为种子字,具足大威神力,能降伏魔障,成就一切。
持诵此咒,如同呼唤菩萨名号,声声皆是与菩萨愿力之连接、此咒音律平和,易于上口,无论行住坐卧,皆可默念于心、心念不断,则感应不绝。
次选长咒:大悲神咒
此咒全称为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》,共计八十四句、此咒乃观世音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而宣说,其威神之力,广博无边,能灭除重罪,能远离灾厄,能增长善根,其功德不可思议。
若欲持诵此咒求梦,对持诵者之心力与定力要求更高、需发大愿心,非为一己之私,而是为众生离苦得乐而诵、诵时,当观想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之法相,手持各种法器,普度众生、心随咒音,音随心转,达到身心合一之境、此咒力量宏大,若能诚心持诵,不但能于梦中得见菩萨,现实之中亦能化解诸多违缘。

心法重于咒法:三心缺一不可
须知,咒语如舟,而心力如水、无水则舟不行、欲使咒语灵验,得菩萨入梦,须具足三心。
1. 至诚恭敬心:此为根本、所谓“心诚则灵”,并非虚言、心中若有半分疑虑、半分不敬,则如隔纱观月,终是模糊、持咒之前,当自问,我为何要求见菩萨?是为求财求利,还是为求解脱烦恼,开启智慧?发心须正,动机须纯、将菩萨视为严师慈母,以孺子之心仰望,而非以交易之心索取。
2. 清净平等心:菩萨之心,慈悲平等,无有分别、我等凡夫,若欲与之相应,亦当修习清净心、持咒前,当尽力做到身心清净、身净者,斋戒沐浴,衣着整洁,所在之处,干净无秽、心净者,戒除妄念,不起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尤其在入睡前,不宜思虑俗务,不宜情绪波动,当使心如止水,一念唯有菩萨圣号或咒音。
3. 慈悲喜舍心:观世音菩萨以慈悲闻名于世,欲见菩萨,当行菩萨道、平日里,当广行善事,爱护生命,体恤他人、哪怕只是对路边一只流浪猫狗心生怜悯,或对陷入困境之人施以援手,皆是与菩萨悲心相应之举、功德福报,如同资粮,资粮具足,求见菩萨之路方能通达、将每日持咒功德,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,愿他们皆能离苦得乐,此乃无上布施,最能感通菩萨。
睡前仪轨:引菩萨入梦之法
择一清净之日,如观音斋期(农历每月初一、初八、十四、十五、十八、廿三、廿四、廿八、廿九、三十),或菩萨圣诞之日,如丙午年(2026年)之二月十九、六月十九、九月十九,感应尤为强烈。
1. 洁净坛场:无需奢华,静室一间即可、若有菩萨圣像,当恭敬供奉、案台洁净,燃一炉檀香,香气能静心安神,亦能上传天听。
2. 沐浴更衣:沐浴如洗去尘劳,换上干净宽松的衣物,以示敬重。
3. 礼拜发愿:于像前或朝西方,至诚顶礼三拜、而后长跪合掌,轻声发愿:“弟子某某某(报上自己姓名),今为某事所困(可说明心中困惑),一心希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,垂怜加被,于弟子梦中示现,指点迷津、弟子发愿,自今日起,断恶修善,广行布施,以报菩萨深恩、”
4. 专心持诵:盘坐或端坐,闭目凝神、可择六字大明咒,持诵一百零八遍、三百遍或更多,以心生欢喜而不疲惫为度、亦可持诵大悲咒七遍、二十一遍、诵时,不求速度,字字清晰,句句入心、观想菩萨手持杨柳枝,以甘露水遍洒我身,洗净一切业障烦恼。
5. 静坐回向:持诵完毕,静坐片刻,感受咒音在心中的余韵、而后合掌回向:“愿以此功德,普及于一切,我等与众生,皆共成佛道、”
6. 安然入眠:完成仪轨后,直接上床安睡、心无杂念,只存一念“观世音菩萨”、不必强求今夜必梦,亦不必担忧是否成功、只将此事全然交托,如婴儿投入母亲怀抱,安心睡去。
若得梦见,当心怀感恩,谨记梦中所示、或见菩萨放光,或闻菩萨法语,或仅感一阵祥和安宁,皆是加持、醒后,当依教奉行,更加精进、若未得梦,亦勿气馁、此乃缘分未至,或业障尚深、持诵之功德,已在潜移默化中为你消灾积福、只需持之以恒,终有云开月明之日、见与不见,皆在修行途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