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值乙巳年冬月,寒气渐深,翻开老黄历,指尖划过那些古朴的汉字,宜与忌之间,藏着先人生活的智慧与哲思、在诸多事项中,取鱼二字时常映入眼帘,令不少现代人感到困惑、此二字究竟何解?择一吉日取鱼,又对今时今日的生活有何指引?
取鱼之本义:渔猎稼穑的朴素祈愿
从字面来看,取鱼最直接的含义,便是进行与捕鱼相关的活动、在古代中国,社会以农耕为主,渔业为辅,两者共同构成了百姓的生计基础、江河湖海,是自然的慷慨馈赠、取鱼囊括了下网、垂钓、捕捞、以及修补渔网、置办渔具等一系列渔业活动。
黄历的编撰,其根本目的在于指导生产生活、何时播种,何时收割,何时祭祀,何时动土,都讲究一个天时、对于以捕鱼为生的渔民而言,选择一个宜取鱼的日子出航,不仅仅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,背后更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、这可能关系到潮汐涨落、鱼群洄游的周期,甚至是天气变化、在风平浪静、鱼群活跃的日子里下网,收获自然丰厚,人也平安、反之,若是在一个忌取鱼的日子,或许意味着风高浪急,或正值鱼类产卵繁衍之际,强行出海不仅可能一无所获,甚至有倾覆之险,同时也是对自然生息的破坏。
黄历中的取鱼,首先是对渔业生产活动的直接指导,体现了古人敬畏自然、顺应天时的朴素生态观、它是一份来自过去的生产安全与丰收指南。
取鱼之寓意:年年有余的文化象征
汉字之美,在于其形、音、意的高度融合、若仅仅将取鱼理解为捕鱼,便小看了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、鱼与余谐音,自古以来便是富足、盈余、吉祥的象征、一幅双鱼图,一句年年有余,道尽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基于此,取鱼的行为便被赋予了更深远的象征意义、它不再单指从水中获取鱼获,而是引申为一种获取盈余、招揽财富的行为、当黄历上写着某日宜取鱼,它暗示着这一天,气场流通,利于求财、纳福。
在这种文化语境下,取鱼的适用范围被极大地拓宽了。
对于经商之人,一个宜取鱼的日子,可以看作是开业、签订合同、洽谈生意、投资入股的吉时、这些商业活动,本质上就是一种下网捕捞,期望能有丰厚的回报、选择这样的日子行事,便是为了讨一个好彩头,希望生意能如鱼得水,财源广进,获得丰厚的盈余。

对于寻常人家,这一天同样可以用来进行一些与财富、收获相关的活动、比如去银行存入一笔钱,寓意着财富的积累;购买一些理财产品,期望能有所增值;甚至于购置重要的家庭资产,也被看作是为家庭取来一份厚实的余粮。
就连一些看似不相关的活动,也能与取鱼的寓意联系起来、比如,有人会选择在宜取鱼的日子里去水族市场请回几尾观赏鱼,布置家中的风水鱼缸、这不仅仅是增添生活情趣,更是希望通过鱼这一吉祥物,为家中带来生生不息的财气与活力。
忌取鱼之警示:审时度势的处事哲学
有宜便有忌、当黄历注明某日忌取鱼,其警示意义同样值得深思。
从渔业生产的角度看,忌取鱼可能是提醒渔民,今日天时不利,不宜出海,应当休养生息,检查网具,磨刀不误砍柴工、这是一种关于耐心与等待的智慧。
从其象征意义延伸,一个忌取鱼的日子,则告诫人们,今日不宜进行投机性强、风险较高的求财活动、好比水中无鱼,或暗流涌动,此时撒网,多半是徒劳无功,甚至可能连网都收不回来。
在这一天,商业上应避免做出重大的投资决策,不宜冒然扩张或开启新的项目、为人处世,也应以保守、稳健为上,不宜强求结果,不宜与人发生财务争执、它提醒我们,求财逐利需审时度势,时机未到,强行出手,只会事倍功半,甚至招致损失、这是一种藏与守的哲学,告诉我们何时应当收网,何时应当蛰伏。
取鱼于心: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
黄历择吉,信之者奉为圭臬,不信者视作旧俗、抛开其神秘色彩,它更像是一种流传千年的行为心理学、选择一个宜取鱼的日子去进行重要的经济活动,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、它能给予人信心与希望,让人在行动时更加从容、果断,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,本身就提高了成功的概率。
取鱼的真谛,或许不在于真的能从水中捞起多少鱼,而在于唤醒人们对于收获的渴望与规划、它提醒我们,生活中的每一次努力,每一次付出,都如同一次撒网、我们需观察天时,了解水性,做好准备,然后满怀希望地将网撒出,静待那鱼跃龙门的时刻。
最终,取鱼二字所承载的,是国人骨子里对于富足、美满生活的追求,以及在追求过程中那份顺应自然、把握时机、谨慎行事的独特智慧、它将一项具体的生产活动,升华为一种关乎财富、时运与人生哲学的文化符号,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,以一种安静而深刻的方式,发挥着其独特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