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算命,许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八字、紫微斗数这些复杂的门道、但还有一种流传甚广、简单上口的法子,便是“称骨算命”、它不像八字那样需要深厚的易学功底,也不像看相那般讲究眼力,只需知道一个人的生辰,便能用一杆无形的秤,为其“称”出几两几钱的“骨重”,并以此对应相应的命格判词、听起来颇为玄妙,其背后究竟是怎样的道理?
称骨算命的源头:唐朝的袁天罡
谈及称骨算命,绕不开一个传奇人物——唐代的袁天罡、相传,这位精通相术、天文、历法的奇人,与另一位大师李淳风共同著有《推背图》、而称骨算命法,据说也是袁天罡所创、他将人的命运按照出生时的年、月、日、时,分别赋予不同的“重量”,全部相加后得出总的骨重、这个重量并非实体骨骼的重量,而是一种象征性的、量化的命运指数。
这套方法将人的命运从二两一钱到七两一钱,共分为五十一种、每一种骨重都配有一首诗歌作为判词,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此人一生的荣辱祸福、事业财运与家庭六亲、因其方法简单、易于流传,很快就在民间普及开来。
骨重,到底是怎么“称”出来的?
这套算法的核心,就是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具体的数值、它依赖的是中国传统的干支历法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历。
年、月、日、时,四柱定乾坤
一个人的生辰,由出生的年份、月份、日期和时辰四个部分组成,这便是命理学中的“四柱”、称骨算命正是将这四柱分别赋予一个特定的“钱两”值。
年份:根据六十甲子循环来定、比如甲子年出生的人,骨重一两二钱;乙丑年出生的人,骨重九钱、每一年都有对应的重量。
月份:按农历正月到腊月,每个月也都有一个固定的重量、如正月为六钱,二月为七钱。
日期:从农历初一到三十,每一天同样对应一个重量、如初一为五钱,初二为一两。
时辰:古代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(子、丑、寅、卯……),每个时辰两小时、从子时到亥时,每个时辰也都有其对应的重量。
查表对数,分量相加
当一个人报出自己的农历生辰后,算命先生便会根据一本代代相传的《袁天罡称骨歌》或类似的对照表,分别查出其年、月、日、时所对应的“钱两”数、然后将这四个数值相加,得出的总和便是此人的“骨重”。
一个实例:看看如何计算
举个例子,假设某人出生于农历庚辰年(如2000年)正月十五日的午时。
1. 查年份:庚辰年,对应的骨重为“一两二钱”。
2. 查月份:正月,对应的骨重为“六钱”。
3. 查日期:十五日,对应的骨重为“一两”。

4. 查时辰:午时(上午11点至下午1点),对应的骨重为“一两”。
接下来,将这四个数值相加:
一两二钱 + 六钱 + 一两 + 一两 = 三两八钱。
那么,这个人的骨重就是“三两八钱”。
骨重分量,对应怎样的命格判词?
算出了骨重,接下来就是解读、每一种骨重,都有一段专属的判词,通常是四句或八句的诗、这些判词语言通俗,描绘了命主一生的大致轮廓。
骨重的分量,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命运的“厚薄”。
骨重较轻者(通常指四两以下):判词多描述其一生辛劳,亲缘浅薄,需要依靠自身奋斗,白手起家、比如二两多的命格,常有“幼年劳碌,六亲无靠”之类的断语,意味着人生之路颇多坎坷。
骨重中等者(四两至五两之间):这部分人占了大多数、判词描述的命运往往是有起有落,早年可能奔波,中年后渐入佳境,衣食无忧,属于通过努力可以获得安稳生活的人。
骨重较重者(五两以上):判词则多为富贵之言,形容其天生福气,祖业丰厚,或有贵人相助,一生顺遂、比如超过六两的命格,常被誉为“官禄加身,名利双收”的上等命、最高的七两一钱,更是被称为“帝王之命”。
我们刚才计算出的“三两八钱”为例,其对应的判词为:“一身骨肉最清高,早入科门姓名扬、待到年将三十六,蓝袍脱去换红袍、” 这段话的意思是,此人天生有才华,年轻时就能崭露头角,等到三十六岁左右,事业会有大的突破,前程似锦。
称骨算命,我们该如何看待?
了解了称骨算命的来龙去脉,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呢?
一种简易的命运参考
称骨算命最大的特点是“简”、相比于八字命理需要分析五行生克、十神关系、大运流年等复杂系统,称骨法显得非常直观,像是一种命运的“快餐”、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、大概率的命运轮廓,让人对自身一生的走向有个粗略的印象、对于普通百姓而言,这种简单明了的方式,无疑更具吸引力。
命由天定,运在人为
中国的传统智慧中,向来有“一命二运三风水,四积阴德五读书”的说法、这里的“命”,可以理解为称骨算出的这种先天格局,它如同人生的出厂设置,设定了一个大致的范围和趋势、但“运”,则是后天的际遇和个人的选择。
骨重轻的人,未必一生凄苦、若能知命而不认命,通过后天的勤奋、学习和善良的品行,完全可以改善自己的境遇,这便是“运在人为”、同样,骨重再高的人,如果骄奢淫逸,不思进取,也可能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。
称骨算命更像是一面镜子,或是一份人生的“天气预报”、它告诉你可能会有阴雨,提醒你出门带伞,但最终选择走哪条路、如何应对风雨的,还是自己、它提供的是一种参考,一种警示,而非不可动摇的铁律、人生的画卷,终究要靠自己一笔一笔去描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