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维仲冬,京华叶落、三两行客,衣袂紧裹,于凛风中寻一处心安、谈及问卜求签,世人多以为窥探天机,求一吉凶祸福、然古法玄妙,其意并非定数,而在指点迷津、于此,不得不提韩仙子削木剑解签一说、此法不常见,却深藏道家智慧与人生哲理。
所谓求签,乃心有所惑,借外物以观内省、人于庙宇之内,手持签筒,心念所求,轻轻摇晃,待那竹签应缘而落、此签或上上,或下下,签文寥寥数语,或引经据典,或譬喻山河,常使人观之更添迷惘、解签者,便如那渡口的梢公,其责非是将人直接载至彼岸,而是点明风向水流,让渡客自行掌舵。
寻常解签,多依文解义,旁征博引、而韩仙子削木剑解签,则另辟蹊径,近乎于道、此法相传源于八仙之一的韩湘子、韩仙子并非手持利刃,对签文劈砍,而是取一段桃木,以小刀徐徐削之,于木屑纷飞间,为求签者解惑。
此中深意,有三。
其一,木剑之择、为何是木,而非金石?金石冰冷,坚硬难移,象征既定之果、无情之法、木则不然、木有生命,源于天地,扎根于土,向荣于天、每一圈年轮,皆是风霜雨雪的记述、择木,便是择取了生长与过程之意、尤其桃木,在民俗与道教文化中,更有辟邪、镇煞、扶正之功、它所代表的,是以正气、生机去对抗迷惘与邪祟、故而,当解签人拿起桃木,他所持的已非凡木,而是一柄匡扶内心秩序的法器。
其二,削之动作、一个削字,尽显功夫、此非大开大合的砍或劈,而是耐心、细致、循序渐进的削、求签者所遇困境,正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木,棱角分明,形态混沌、解签者每一刀的削去,都像是在剥离问题的表象、那飞落的木屑,便是求签者心中多余的忧虑、无谓的猜忌、旁人的闲言、世俗的偏见。

随着木屑不断落下,木料的本体逐渐显现、或许初时想得太过复杂,削去层层顾虑,方知事情本核不过如此;或许先前被欲望蒙蔽,削去浮华,才见本心质朴;或许为过往所困,削去枯枝败叶,方能让新芽重生、这个削的过程,是一场动态的禅定,是解签者与求签者共同参与的心灵修行、解签者运刀,求签者观之自省,刀不落空,观有所悟。
其三,剑之成形、木料终将被削成一柄木剑的雏形、剑,乃百兵之君子,主决断、主意志、然而这柄木剑,无锋无刃,不可伤人,却可斩心魔、当木剑成形,解签的答案亦随之浮现、答案并非签文上某个字的具体解释,而是这柄剑本身。
解签者或会将这柄初成的木剑递予求签者,言道:签文所示之困,犹如乱麻、解法不在签文,而在汝心、今以此剑赠你,此剑所指,非是他人,正是汝心之魔障、遇事犹豫不决,可观此剑,问己心,是否已效此木,削去繁芜,得见真淳?行路遇阻,可握此剑,聚心神,是否已如削木,专注一心,不为外物所扰?
至此,求签者所获,已远超吉或凶的简单判断、他得到的是一个方法,一种心法、他明白了,命运正如那段桃木,虽有其天然的纹理与质地(即所谓命),但最终呈现何种形态,却取决于自己是否愿意拿起心刀,耐心雕琢(即所谓运)。
韩仙子削木剑解签的智慧,在于它将一个被动等待答案的过程,转化为一个主动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、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解脱,不在于从外界获得一个确切的预言,而在于向内求索,打磨自己的心性,铸就一柄无形的心剑、这柄剑,能斩断妄念,劈开荆棘,守护本心。
在今日步履匆匆的时代,人们愈发渴望速成的答案,一如希望签文能直接告知股票涨跌、姻缘成败、大道至简、当我们面临人生的下下签,感到前路茫茫时,不妨暂缓四顾,静下心来、想象自己手中正持着一块代表困境的璞木和一柄代表觉察的小刀、我们需要削去的,或许是拖延,或许是恐惧,或许是那份不切实际的执着、一刀一刀,不急不躁、当内心的杂音被削尽,那条真正当行的道路,那柄属于自己的木剑,自然会清晰地呈现在眼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