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光荏苒,回望八年前的那个丁酉鸡年,春节的喜庆气氛尚浓、正月初六,民间俗称马日,亦是商铺开市,送穷迎富的日子、家家户户的年味,从除夕的守岁、初一的拜年,延续到此刻,开始融入对新一年营生与福运的期盼、那一天的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皆在古老的黄历中留下了注脚。
当日干支五行
当日天干地支为:丁酉年,辛丑月,己巳日。
己巳日,天干己土,地支巳火、火生土,地支生天干,此为有情之象,寓意着根基稳固,能得下助、己土为田园之土,性温而沉静,代表着孕育与承载、巳火内敛,藏有丙火之阳刚与戊土之稳重、故此日之气场,外显平和,内含动力,是为静中待发之格局、五行纳音为大林木,虽日柱为火土,纳音却属木,象征此日出生之人或于此日成就之事,如同森林之木,根深叶茂,有蓬勃生长、汇聚成林之势。
吉神与凶煞
要论一日之吉凶,不可不察神煞之向背。
所宜之事:
祭祀、祈福、求嗣、开光、嫁娶、出行、入宅、安床、交易、立券、挂匾、出火、拆卸、移徙。
己巳日,土气稳重,承载万物,故而祭祀祈福,上达天听,心诚则灵、巳为驿马星之一,主走动与变迁,故利于出行、移徙、入宅等动中求吉之事、火土相生,亦有光明与生发之意,适合开光、挂匾、交易立券,为新的一年事业博个好彩头、正月初六本就是商家开市之日,黄历上交易、立券二字,正应了这传统习俗,可见民俗与历法之间,早已是水乳交融、嫁娶之事,得土之厚重与火之光明,亦是良选,主家庭稳固,日子红火。
所忌之事:
动土、破土、安葬、作灶、伐木、开仓。
己巳之己为阴土,田园之土,最忌深掘与扰动、动土、破土、安葬等事,皆是对大地之侵扰,此日行之,易引动土煞,导致家宅不宁,事有阻滞、作灶乃安家之本,然己巳日纳音为木,灶属火,火旺则木焚,恐有损耗之虞、伐木则直接克伤纳音大林木的根基,亦为不妥。
日冲与煞向
此日为己巳日,巳亥相冲、故而生肖属猪之人,当日需谨慎行事、冲者,动也,变也、属猪者在这一天可能会遇到计划外的变动,或与人意见相左,情绪易有起伏、凡事应以稳字为先,避免做出重大决策,宜静不宜动。
当日之煞气在东、所谓煞东,即是不利于向东而行,或在家中东方动土、修造、若有重要之事,需避开此方位,以免引来不必要的纷扰。
吉神方位详解
若欲求财、求喜、求福,则需寻得吉神所在方位,顺势而为,事半功倍。
喜神方位:东北方、若欲商谈婚嫁、安排庆典、或进行能带来喜悦心情的活动,可面向东北方进行,易得天时之助,一团和气。

福神方位:正南方、祈求平安康健、家庭和睦,可在家中南方静坐,或以此方向为目标进行祈福活动。
财神方位:正北方、对于初六开市的商铺店家,当日将算盘或收银机置于店铺的北方,或老板面向北方与第一位客人交易,皆有招纳四方财气之意。
十二时辰吉凶
一日之计在于晨,一时之运在于择。
子时(23:00-00:59):甲子时,青龙,吉、 此时辰万籁俱寂,青龙值时,利于静思规划,或为次日之事做准备。
丑时(01:00-02:59):乙丑时,明堂,吉、 明堂黄道,百事皆宜,特别是求福、祭祀,感应尤佳。
寅时(03:00-04:59):丙寅时,天刑,凶、 天刑主刑罚、争斗,此时不宜议事,易生口舌,需安睡养神。
卯时(05:00-06:59):丁卯时,朱雀,凶、 朱雀主口舌官非,晨起需心平气和,避免与家人发生争执。
辰时(07:00-08:59):戊辰时,金匮,吉、 金匮为财星,是日第一个求财的黄金时段、商家开门迎客,或进行财务往来,最为适宜。
巳时(09:00-10:59):己巳时,天德,吉、 日禄归时,兼有天德贵人照拂,此乃一日之中的大吉之时、嫁娶、入宅、开市、签约等重要事宜,安排在此最佳。
午时(11:00-12:59):庚午时,白虎,凶、 白虎主血光之灾,此时间段需注意安全,避免进行危险活动,司机行车尤要小心。
未时(13:00-14:59):辛未时,玉堂,吉、 玉堂是吉神,午后小憩之后,精神恢复,利于处理文书、会见贵人。
申时(15:00-16:59):壬申时,天牢,凶、 天牢有困顿、停滞之象,此时办事易受阻,不宜求人。
酉时(17:00-18:59):癸酉时,玄武,凶、 玄武主盗贼、暗昧之事,需看管好财物,谨防遗失。
戌时(19:00-20:59):甲戌时,司命,吉、 司命主权柄、号令,利于家庭内部商议大事,或进行教学、训导之事。
亥时(21:00-22:59):乙亥时,勾陈,凶、 此时与日柱天克地冲,是一日之中最需安分之时,宜早些歇息,不宜饮酒作乐,以免生出事端。
民俗中的正月初六
回看二零一七年的这一天,黄历上的宜忌吉凶,与民间的习俗活动巧妙地呼应着、初六送穷,家家户户会将过年期间积攒的垃圾清理出门,象征着送走穷神和一切晦气、这与黄历中的拆卸不谋而合,都是一种辞旧迎新、而商铺选择在这一天开市,燃放鞭炮,则是对交易、立券、挂匾等吉事的现实演绎,期盼着新的一年生意兴隆,财源广进、这些流传千年的习俗,正是人们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融入时间的选择之中,是生活化的易理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