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开黄历,探寻六月六日这一天的奥秘,不仅是查阅宜忌,更是对传统智慧的一种体悟、黄历,或称通书,其根基深植于干支纪法与阴阳五行之学,将时日之气运变化,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。
当日宜忌之要
黄历之核心,在于宜与忌二字、所谓宜,指当日天时地利人和,气场顺畅,适宜进行某些重大活动,如嫁娶、纳采、开市、动土、入宅、祭祀等、若择吉日行事,则有事半功倍、顺遂安康之意、而忌,则指当日气场与某些事宜相冲,若强行推进,恐遇波折,故应规避、六月六日具体宜忌为何,需视当年的干支组合而定,不可一概而论、譬如某年的六月六日为甲子日,五行属金,若与嫁娶所需之五行相合,则为吉;若与安葬之事相克,则为忌。
日辰冲煞之辨
择日,除观宜忌,还需明了冲与煞、冲指的是与当日地支形成六冲的生肖、例如,子午相冲,若当日为子鼠日,则属马之人为日冲,行事需格外谨慎,不宜做重大决策、这并非迷信,而是古人对能量场的一种观察,认为气场不合,易生变数。
煞则关乎方位、每日皆有其煞气所在方位,如日煞在东、月煞在南、在进行动土、修造、安门等事宜时,必须避开煞气所指的方向,以免引动不祥之气、譬如煞在东方,则不宜从东方开始动工、此为趋吉避凶的朴素法则。

六月初六,古韵流传
当公历的六月六日与农历的六月初六相遇,其文化内涵则愈发深厚、农历六月初六,在传统中是个颇具分量的日子,俗称天贶节、贶者,赏赐也、相传此日玉帝开启天门,巡视人间,布施恩德,故而民间会在此日祭祀神明,祈求福报。
此日亦是著名的晒经节或曝书日、其源流可追溯至唐代,传说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归来,途中不慎将经书落水,急忙捞起晒干、后人便在这一天将家中所藏经书、字画、衣物等取出晾晒,借助盛夏的烈日,以防霉蛀、文人晒书,以保翰墨芬芳;寻常百姓晒衣,以求衣物常新、身体康健、这一习俗,既有其实用价值,也寄托了对知识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美好期盼。
在一些地方,六月初六还是姑姑节、出嫁的女儿会带着礼物回娘家探亲,与家人团聚、这一天,娘家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款待,是家庭情感交流的重要时刻。
时辰吉凶之择
一日之计在于晨,黄历之精妙,更在于将一日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并标注各时辰的吉凶、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每个时辰对应两个小时,其干支五行亦在不断流转、吉日亦有凶时,凶日亦存吉时、择日之后,还需择时,方为周全、例如,若选定六月六日开市,黄历上或会标明巳时大利、午时中平、未时不利、商家便会选择在上午九点至十一点的巳时举行开业仪式,以求得天时之助,为生意博个好彩头、洞悉时辰之变,顺时而动,方能更好地把握机遇,规避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