雾里看花终隔一层:解签之道,非一字一解
时值晚秋,寒意渐浓,人心也易随万物萧瑟而生出几分彷徨、当世事纷纭如麻,前路迷茫似雾,许多人便会走进庙宇,燃一炷香,于袅袅青烟中求一支灵签,望神佛能指点迷津、然签易求,解签难、太多人得了签文,或喜或忧,却总觉隔靴搔痒,不得要领,反添一层心乱。
所谓解签,解的究竟是签,还是人心?
签由心生,问事须有根
求签问卜,问的不是签,是自己的心、若心中本就一团乱麻,问题含糊不清,譬如只笼统地问我未来运势如何?,那么求来的签文,便如同一面哈哈镜,照出的也是模糊扭曲的影子、神佛慈悲,却也无法为一个没有方向的人指出一条清晰的道路。
求签之前,必先静心、将纷乱的思绪沉淀下来,理出最核心的那个困惑、是问姻缘,便要明确是求正缘,还是解旧结、是问事业,便要分清是求职、是晋升,还是该守或该离、问题越是具体,越是恳切,与签文的感应便越是深刻、你带着一个明确的疑难而去,签文给你的回应才会有落脚之处、心诚则灵,这诚字,首要便是对自己内心的坦诚。
字面之下,别有洞天
拿到签文,多数人第一眼便是看吉凶——上上、中平、下下、这固然是-个基调,却远非全部、签文的精髓,在于那四句七言或五言的签诗,以及其后的典故、若只盯着上上签便沾沾自喜,或见了下下签便如临深渊,那便是买椟还珠,错过了真正的智慧。
签诗往往辞藻古雅,用词隐晦,好似一幅水墨画,讲究意境而非写实、不可逐字逐句地生硬拆解、譬如签文言云开月出,若问失物,或可解为寻回有望;若问病情,则可解为即将康复;若问心结,则是茅塞顿开、同一句签诗,应在不同的人、不同的事上,会映照出完全不同的景象。

更关键的是签文背后的典故、每一个典故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,有人物,有情境,有起承转合、这才是解签的钥匙、你所求之事,很可能就与这故事中的某个环节、某个人物的心境暗合、比如求得姜太公钓鱼的签,并非让你真的去水边枯坐,而是点明你当下的处境需要非凡的耐心与等待,且要明白自己等待的是愿者上钩的明主或时机,而非漫无目的的消磨、解签,便是将自己的处境代入到那个古老的故事中,去体会局中人的得失、智慧与抉择。
上签非幸,下签非祸
世人总有趋吉避凶之心,人之常情、但签文的吉凶,更像天气预报,而非命运判决。
抽得上上签,固然可喜,但这并非一张可以高枕无忧的通行证、它更像是指示你,眼下天时地利人和俱备,东风已起,是扬帆远航的大好时机、但若你不去备船、不去扬帆,只在家中空等,那东风吹过,也与你无关、上上签,是给你信心与机遇,但能否抓住,全在个人作为。
反之,抽到下下签,也无需惊惶失措,怨天尤人、它不是降下灾祸的符咒,而是一声善意的警钟,一盏悬于前路的红灯、它告诉你,前行路上有坑洼、有暗流,此时若强行推进,恐会招致不测、签文的用意在于提醒与规避、它是在劝你审时度势,或停下脚步检查自身的问题,或调整方向另辟蹊径、比如问合作,得了下下签,或许是提醒你合作对象人品有虞,或是时机不对、此时退一步自省,远比盲目冲撞要明智得多、祸福相依,下签的警示若能让你避开一场真正的灾祸,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福气?
借他人之眼,观自己之心
庙里的解签人,大多经验丰富,能引经据典,为你剖析签文的种种可能、他们的解读,如同一位向导,为你描绘出签文这座深山的大致轮廓与几条可行的小径、听其言,甚好,但切不可全盘接收,奉为圭臬。
解签人不知你的过往,不明你的心境,更无法体会你生活的细枝末节、他的解读是一个公允的、普适的框架、而最终,你需要将这个框架套回自己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、哪一句诗触动了你的心弦?哪个典故让你有似曾相识之感?这其中,往往就藏着最适合你的那个答案。
举个例子,有人问前程,得一签,解签人言此签利于远行,应向南发展、求签人听后,心中却并无波澜,反而对签诗中春来花自开一句耿耿于怀、他细细思量,自己从事的行业本就如播种耕耘,需要时间积累,或许签文真正的意思是让他坚守岗位,待时机成熟,自有花开蒂落的一天,而非贸然南下。
最终的解签人,永远是你自己、神佛给予的启示,需要通过你的心去过滤、去感悟,才能化为真正能指导你前行的力量、外人的解读是镜,照见的是方向;内心的省思是灯,点亮的才是脚下的路、当签文与你的内心产生共鸣的那一刻,才是真正的解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