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值晚秋,京城寒意渐浓、每逢岁末,人们总惯于回望过去,展望来年,命运之说,亦随之在茶余饭后悄然升温、于众多探寻命运轨迹的法门中,称骨算命以其独特的简易与玄妙,流传千年,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。
此法相传为唐代玄学家袁天罡所创、他并未采用繁复的星盘或八字五行生克之理,而是独辟蹊径,将人的生辰(年、月、日、时)赋予特定的重量,相加得出总骨重,再依据这个重量,配以相应的称骨歌批语,以此来勾勒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轮廓、这套体系,如同一杆无形的天平,称量的非是筋骨皮肉,而是先天带来的那份命格气运。
那么,这骨重究竟是如何得出的呢?其法甚简,一查便知、它将从甲子年到癸亥年的六十个年份,从正月到腊月的十二个月份,从初一到三十的三十个日子,以及从子时到亥时的十二个时辰,都分别设定了对应的钱两数值。
欲知自身骨重,需将自己农历的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时所对应的数值一一找出,然后相加、所得总和,便是你的命重,单位为两和钱。
我们不妨举一例以明之、譬如,某人出生于农历庚子年(鼠年)七月十九日辰时。
1. 查年份:庚子年,其骨重为一两二钱(1.2两)。
2. 查月份:七月,其骨重为九钱(0.9两)。
3. 查日期:十九日,其骨重为五钱(0.5两)。

4. 查时辰:辰时(上午7时至9时),其骨重为九钱(0.9两)。
将这四项数值相加:1.2 + 0.9 + 0.5 + 0.9 = 3.5两、此人的骨重即为三两五钱。
得出骨重之后,便要寻找对应的判词,也就是称骨歌、每一组骨重,从最轻的二两一钱到最重的七两一钱,都有一首专属的四句或七言诗,并附有简短的评注、这些诗句言简意赅,充满譬喻,描绘了命主一生的事业财运、婚姻家庭与晚年光景的大致走向。
就以上述三两五钱之命为例,其对应的歌诀或许会是:生平福量不周全,祖业根基觉微薄,营事生涯宜守旧,时来衣食胜从前、这几句判词,描绘出一个需要依靠自身努力,白手起家,不宜冒进,但运势会逐渐转好的人生图景、它并未指明具体某年某月会发生何事,而是提供了一个宏观的人生基调与行事建议。
称骨算命的魅力,在于其高度的概括性、它不像八字命理那样,对五行旺衰、十神关系、大运流年进行精细入微的剖析、八字好比一幅工笔细描的个人命运全图,而称骨则更像一幅写意山水,寥寥数笔,便点染出人生的主脉与气象、对于不愿深究繁琐易理的普通人而言,称骨算命提供了一个快速、直观了解自身先天运势倾向的窗口。
人们常常会有一个误区,认为骨重越重越好,仿佛七两一钱的帝王之命便是人生至高追求、实则不然、命格千差万别,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、骨重之人,往往意味着一生责任重大,经历的波澜与承担的压力也非同寻常,所谓欲戴其冠,必承其重、而骨轻之人,或许没有惊天动地之业,却可能过着安逸、平和、少有烦忧的生活、正如俗话所言,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,安稳本身就是一种福气、命格的适配度远比其重量更为关键、一个心性淡泊之人,若配上一个需要纵横捭阖的重命,反而会感到身心俱疲。
在今天,我们看待称骨算命,应持一种更为理性和智慧的态度、它并非锁死人生的铁律,而更像是一份来自古人智慧的出厂设置说明书、它提示我们,先天可能带来了怎样的性格特质与人生课题、知晓了这一点,并非是让你听天由命,而是为了更好地知命而为。
若判词说你早年运蹇,这或许是在提醒你年轻时应多加磨砺,厚积薄发,而非怨天尤人、若判词言你末运方佳,则是在鼓励你保持恒心与耐力,人生的精彩或许在后半场、它是一种参照,一种警醒,一面映照自身潜能与局限的镜子。
命运,终究是先天之命与后天之运的结合体、称骨所称出的,是那份先天的命、而人生的道路如何走,每一次选择,每一次努力,则构成了后天的运、将命运完全寄托于几两几钱的数字之上,是迷信;而完全忽视这份流传千年的文化遗产,亦是一种偏颇、不妨将其看作一种有趣的文化体验,一次与古人智慧的隔空对话,在那些充满哲理的诗句中,寻得几分对人生的启发与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