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新生麟儿觅得佳名,乃家族开枝散叶之初,一桩郑重其事、名,非止于符号,是父母寄予厚望的锦囊,是伴随一生的护身符、北京城中,红墙黄瓦见证了多少代人的名姓更迭,而今,为2026年的新生儿择一佳名,当返璞归真,于国字瀚海中,求其音、形、义三者之隽永。
何谓佳名?音韵铿锵,琅琅上口,此其一、名字是用来呼唤的,一个悦耳的名字,能让人心生亲近、试想“语堂”二字,平仄相协,声韵悠扬,仿佛听见林间清谈,书声朗朗、“嘉禾”,舌尖轻卷,余音袅袅,眼前便浮现风吹麦浪、五谷丰登之景、为男儿取名,可择开口音宏亮之字,如“浩”、“朗”、“博”,念来有开山辟石之气、为女儿取名,则可寻轻柔婉转之音,如“莺”、“璇”、“诺”,唤时有珠落玉盘之韵、姓与名的配合尤为关键,若姓氏沉稳,名则可轻灵,反之亦然,力求整体和谐,如高山流水,一气呵成。
观其形体,端庄隽秀,此其二、汉字是象形的艺术,一笔一画,皆有章法、名字写出来,便是一幅小小的书法作品、为孩子择名,不妨铺开纸墨,亲手写写看、有的字,结构匀称,如“安”、“呈”,四平八稳,寓意人生顺遂、有的字,笔画飘逸,如“之”、“亦”,自带风流、有的字,组合起来意境深远,如“远山”二字,横看是峰,竖看是峦,自带一股宁静致远的气度、为孩子选一个字形优美的名字,不求笔画繁复,但求结构耐看、过于复杂的生僻字,如“齾”、“爨”,虽显独特,却可能在日后登记、输入、识读时带来诸多不便、简练而不失风骨,如“尘”、“澈”二字,笔画不多,意蕴却深。
究其内涵,意蕴深远,此其三、名字是文化的传承,是父母对孩子品德、智慧、前程的祝祷、国字之美,在于其背后沉淀了千年的故事与哲思。

可从经典古籍中寻觅灵感、《诗经》有云: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”,取名“呦鸣”,既有声音之美,又有群鹿和乐之景,寓意孩子能得良友,生活和美、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”,取名“子衿”,文雅含蓄,书卷气自来、《楚辞》瑰丽雄奇,“正则”、“灵均”是屈子之志,“扬灵”、“沐芳”则有香草美人的高洁、唐诗宋词更是取之不尽的宝库,杜甫的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可得“凌览”;苏轼的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可得“任平”或“烟雨”、这些名字,自带诗情画意,每当被人问起出处,便是一段美好的文化溯源。
可从自然万物中撷取精华、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山川、星辰、草木皆可入名、男儿可名“山河”,有胸怀天下之志;可名“崇岭”,有高山仰止之德、女孩可名“汀兰”,如水边芷兰,清雅芬芳;可名“溪月”,有清泉映月之静美、松、柏、竹、梅,君子之德;瑾、瑜、瑶、碧,美玉之华、以自然之景物寄托品性,让孩子的名字带上山川草木的灵气与坚韧。
可从德行期望中寄寓祝愿、父母总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、与其用过于直白的“富贵”、“成功”,不如择取更具内涵的德行之字、“谦”、“睿”、“信”、“诚”、“毅”,这些字代表着谦逊、智慧、诚信、真诚与坚毅,是人格的基石,也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、为女取名“静姝”,源自“静女其姝”,娴静美好之意蕴含其中、“嘉言”,寓意言语美好,品行端正、这样的名字,不仅是对孩子的期许,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品格引导。
在择名之时,亦有几处需细细考量、其一,避开过于流行的俗名、每年都会有几个名字扎堆出现,虽是一时风尚,却让孩子失了独特性、其二,留意谐音、有些字单独看甚好,与姓氏组合或在方言中,可能会产生不雅的谐音,如“吴所谓”、“史珍香”之类,当引以为戒、其三,刚柔并济、男儿名未必全然阳刚,也可带“安”、“霖”等温润之字;女儿名亦不限于柔美,也可取“君”、“卓”等飒爽之字、在如今这个时代,名字的性别界限不必过于刻板,更应注重气质与个性的表达。
一个佳名,是父母赠予孩子的第一份厚礼、它无需惊天动地,但求温润雅致,在无数次的呼唤与书写中,如春雨般,悄无声息地滋养孩子的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