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是何生肖?此问颇为有趣,亦常闻于坊间、然遍览十二生肖谱,自鼠至猪,确无鱼之一席、十二生肖,又称十二属相,乃中国与东亚地区用以纪年的十二种动物,分别为:鼠、牛、虎、兔、龙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、猪、此序列井然,千百年来未曾有过更易。
那么,为何鱼这般深入人心的祥瑞之物,却未能跻身此列?这需从生肖的起源传说谈起、流传最广的故事,莫过于玉皇大帝举办的动物渡河赛跑、玉帝下旨,欲从万兽中择取十二位,按抵达天宫的先后顺序,轮流值守年份、各路动物闻讯,纷纷施展本领,奔赴赛场、那日,鼠凭机智附于牛背,抢先夺魁;牛以勤恳位居次席;虎兔龙蛇,马羊猴鸡,皆凭己力,各占其位、就连看似散漫的猪,也踩着末班车,补上了最后一位。
在这场竞渡中,鱼的缺席有多种说法、一说,鱼类本就生活在水中,渡河于它们而言并非挑战,而是日常,故不具备参赛资格、另一说,比赛的核心是渡过河,而非在河中生活,赛道终点在岸上,这对无法离水的鱼儿来说,是无法完成的任务、正如猫被老鼠欺骗而错过了报名,鱼也因其生活习性的限制,与这场关乎纪年荣誉的盛会失之交臂。
虽未列入生肖,鱼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,却丝毫不逊于任何一位生肖神兽、其所承载的吉祥寓意,早已渗透进语言、习俗与艺术的脉络深处。

最广为人知的,便是年年有余的祝福、盖因鱼字之音,与余字相谐,象征着富足与结余、每逢新春佳节,家家户户的餐桌上,总少不了一道鱼肴、这道菜往往讲究要完整上桌,且不能在除夕当晚吃尽,定要留下一部分,寓意着旧岁有余,新岁富足、这种朴素的谐音祈愿,是华夏子民对美好生活最直白的向往、时至乙巳蛇年(2025年),这份对有余的期盼,依然是人们心中最温暖的年味。
又有鲤鱼跳龙门之典故,赋予了鱼奋斗与升腾的意象、传说黄河之鲤,若能逆流而上,奋力跃过龙门,便可化身为龙,腾飞九天、此典故激励着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,将科举高中、事业成功比作跳龙门、鱼,在此刻不再是盘中餐,而是坚韧不拔、追求卓越精神的化身、画作中,常绘有奋力跳跃的金色鲤鱼,其身姿矫健,充满力量,是对每一个奋斗者的赞美与期许。
在风水玄学之中,鱼亦扮演着重要角色、人们相信水主财,而在水中游弋的鱼,便被视为招财纳福的活宝物、许多家庭或商铺,会供养一缸锦鲤,取其利与余之谐音,期望生意兴隆,财源广进、鱼缸的摆放位置、鱼的数量与颜色,都有着细致的讲究,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养鱼风水文化。
若定要为鱼寻一属相之关联,则非龙莫属、鲤鱼化龙的传说,早已将二者紧密相连、鱼是龙的预备,是潜龙在渊时的形态、这种从凡俗到神圣的跃升,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思辨色彩、故而,虽无鱼生肖年,但每逢龙年,鱼的形象也会愈发活跃,作为龙的附属与象征,一同分享那份尊贵与吉祥。
鱼是什么生肖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:鱼并非十二生肖之一、它无需一个特定的年份来彰显自己的价值、它的形象与寓意,融汇在每日的祝福、人生的奋斗与文化的传承之中,存在于每一个期盼年年有余的中国人的心底、它超越了生肖的纪年功能,成为了一种永恒的、流动的文化符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