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值晚秋,京城寒意渐浓,偶有客官问及双日年华所属生肖,此问颇为雅致,却也引人深思、细究中华传统纪年之法,无论是正史典籍,亦或乡间历书,均未曾见以双日年华为岁次之名、此四字,闻之朗朗,颇具文采,更似文人墨客抒怀之语,而非严谨之纪年称谓。
客官或有所惑,生肖纪年,乃我华夏子民铭记岁月之独特方式,自古便以天干地支相配,循环往复、甲子、乙丑、丙寅……直至癸亥,六十为一轮回,此乃六十甲子、每一地支,对应一灵兽,子为鼠,丑为牛,寅为虎,此十二生肖之序,千年未变,深入人心、故而,寻一生肖,必先知其年份之干支。
我们不妨将双日年华四字拆解一二,探其渊源。
年华,意指岁月、光阴,亦可指人之青春韶华,此词富含情感,常现于诗词歌赋,如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,叹惋的正是易逝之年华。
双日,字面之意为两个太阳、古人敬畏天地日月,常以天无二日,国无二君喻指秩序之唯一、然在文字游戏中,双日可成一昌字,寓意兴盛、繁荣、光明、若以此解,则双日年华或可意会为昌盛繁荣的岁月,是一句美好的祝愿,一份殷切的期盼,而非具体指向某一生肖年份。
那么,既然双日年华并非正统,我们身处的二〇二五年,其真正的岁次为何?

依干支纪年法,公元纪年转换干支有其严密算法、二〇二五年,岁在乙巳、天干为乙,地支为巳、地支巳所对应的生肖,正是蛇、故而,二〇二五年,乃是乙巳蛇年、凡此年降生之婴孩,其生肖属相,皆为蛇。
言及乙巳蛇年,其中大有文章。
首先看天干之乙、十天干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中,乙位居第二,五行属木,且为阴木、何为阴木?若说甲木是参天大树,栋梁之材,那乙木便是藤蔓花草,看似柔弱,却有着极强的韧性与攀附力、其性婉转、内敛,懂得顺势而为,于逆境中亦能曲折生长,直至寻得一片阳光、乙木之人,常心思细腻,温和谦逊,却内藏主见,不轻易动摇。
再看地支之巳、十二地支中,巳与蛇相配,五行属火,亦为阴火、巳火并非丙火那般烈日当空,普照万物,而是如炉中之火,烛光之焰,内敛而温暖,蕴含着巨大的能量、蛇,在中华文化中形象极为复杂、它时而是智慧与神秘的化身,如上古神话中人首蛇身之女娲,抟土造人,补天救世、它亦象征着蜕变与新生,蛇会定期蜕皮,仿佛一次次生命的重塑、蛇的冷静、敏锐与潜伏,也使其带上了一丝不可轻易接近的色彩。
将天干乙木与地支巳火结合,便构成了乙巳这一岁次的独特气象。
五行之中,木能生火、乙木生巳火,此乃木火通明之象、这意味着乙木的能量,可以顺利地转化为巳火的光与热、乙木的坚韧与谋划,得巳火的智慧与行动力相助,便如干柴遇火,能将潜能激发出来、乙巳蛇年,常被视为一个适宜韬光养晦、厚积薄发之年、表面或许波澜不惊,内里却在酝酿着深刻的变化与成长、这一年出生之人,往往兼具木的仁德与火的礼仪,外表谦和,内心炽热,聪慧善思,有极强的洞察力与分析能力,行事常能深思熟虑,谋定而后动。
由此可见,中华文化的生肖纪年,远非一个简单的动物符号、每一年的称谓,如甲子、乙丑、丙寅,都蕴含着天干地... (character limit exceeded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