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人谈及“四”,常闻之色变,因其音近“死”,遂成百事之避讳、楼宇无四层,门牌跳四号,车牌手机若有四,则唯恐避之不及、此乃人之常情,趋吉避凶之心,无可厚-非、然大道至简,数字本无情,吉凶皆由人心所生、若言四月四日,双四相逢,便以为大凶之兆,实则管中窥豹,未见其全貌。
数字之奥秘,在于其谐音,亦在于其象形与内涵、若仅以一音定其生死,未免偏颇、在音律五声“宫商角徵羽”之外,简谱记法中,“4”之唱名为“fa”,与“发”同音、发者,生发、发达、发财也、春雷一声,万物生发、商贾经营,祈求发达、故从音律角度观之,四月四日,乃“双发”之日,寓意财源广进,事业蓬勃、此日谋事,或有事半功倍之效、难道此“四”非彼“四”?正是人心一念之转,凶吉便随之易位。
再观天地之道、宇宙方圆,皆由数理构成、“四”在中华文化中,从来都是一个象征稳定与完整的基石之数、天有四季,春夏秋冬,周而复始,构成一个完整的时间循环、若无四季轮转,何来五谷丰登?地有四方,东南西北,经纬交织,构筑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、四方安稳,则家国太平、古人言“四平八稳”,正是取其稳固、牢靠之意、四月四日,两重安稳,两重完整,此非大吉之兆又为何?它象征着根基的坚实,秩序的井然,是一种静水深流的力量。

文人墨客,对“四”亦有偏爱、书房之中,笔、墨、纸、砚为“文房四宝”,是承载千年文脉的基石、缺一则难成文章,少一则不为雅事、传世经典,有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红楼梦》为“四大名著”,撑起了中华文学的脊梁、更有君子之好,梅兰竹菊“四君子”,代表着傲、幽、坚、淡四种高尚品格、由此可见,在文化与精神的层面,“四”非但无死气,反而充满了创造、智慧与风骨、四月四日,或许正是一个适合静心读书、潜心创作、砥砺品行的日子。
从数理相加之法来看,亦有玄机暗藏、四月四日,四加四得八、“八”音同“发”,其吉祥之意,早已深入人心、从一个令人避讳的“四”,通过简单的相加,化为了一个众人追捧的“八”、这不正是一种“否极泰来”的暗示吗?它告诉我们,困境与忌讳之中,往往孕育着转机与希望、表面看似不吉的组合,其内在核心却是通向兴旺发达之路、故此日,不可只观其表,应深究其里,或许挑战的背后,便是巨大的机遇。
更为重要的是,四月四日,常与一个极其重要的传统节日——清明节相遇或邻近、清明,是祭祀祖先、扫墓踏青的日子、它关乎孝道,关乎传承,关乎血脉的延续、在这个日子里,“四”的“死”音,便不再是冰冷的终结,而是转化为对逝去先人的追思与敬意、这是一种对生命源头的回溯,是“寻根问祖”的肃穆仪式、通过祭奠,我们与祖先建立精神的连接,获得庇佑与力量、这一天的“四”,充满了人伦的温度与家族的凝聚力、它提醒我们生者,勿忘本来,方能开创未来、这其中蕴含的,是深沉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的尊重,其意义远超于简单的吉凶判断。
数字吉凶之说,终究要落到个人命理之上、命理学讲究五行平衡,每个人的生辰八字,其五行喜忌各不相同、若某人命格之中,五行喜木,而数字“四”在某些体系中恰好对应着东方震卦之木,那么“四”对其而言,便是补益运势的喜神之数,多多益善、反之,若为忌神,则需谨慎、四月四日对张三是吉,对李四未必、不可一概而论,需结合自身情况,方能做出最恰当的判断、所谓吉凶,并非数字本身赋予,而是数字与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点上,产生的一种能量共振、知己知彼,方能善用其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