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的北京,风中已带萧索之意,万物之理,似乎愈发清晰、此时谈论《周易》,恰如其分、世人常问,《周易》预测,究竟准不准?这个问题,本身就带着一种误解、若将《周易》视作街头算命先生手中的水晶球,期望它能一字不差地告诉你明日股价涨跌、恋人何时出现,那便是将苍龙之道,误作了池塘之蛙鸣。
《周易》的“准”,非预言之准,而是洞察之准、它不是一张未来的照片,而是一幅详尽的当下时势地图、这幅地图,标明了你所处位置的山川河流、险滩暗礁,指出了可行的路径与潜在的困境、预测的准确,不在于它告诉你一定会掉下悬崖,而在于它清晰地标出了悬崖的位置,并告诫你临崖当勒马、你若听从劝告,绕道而行,最终安然无恙,能否认这份地图的“不准”吗?
古人卜筮,是一个极为庄重的过程、沐浴更衣,凝神静气,心中默念所惑之事,而后以蓍草或铜钱成卦、这个过程,本身就是一次对内心的整理与沉淀、所得卦象,并非神明降下的圣旨,而是宇宙磁场与个人心念交感瞬间的一个切片、它所呈现的,是当前情势下,各种力量盘根错节的态势,以及这种态势最可能导向的演变方向。
譬如,有人问前程,得“潜龙勿用”之《乾》卦初九爻、这预测准吗?若此人正欲大展拳脚,四处活动,听此言后便蛰伏不动,静待时机,数年后果然风云际会,一飞冲天、这“准”,在于它准确描述了当时“时机未至,实力不足”的客观情势,并给出了最合乎时宜的行动指南、若此人逆势而为,强行出头,结果必然是处处碰壁,头破血流、那时他或许会说预测不准,但这恰恰印证了预测的准确性——它准确预见了逆势而为的后果。

《周易》六十四卦,三百八十四爻,所构建的是一个动态的、充满辩证智慧的符号系统、它不谈论绝对的吉,也不谈论绝对的凶、吉中藏凶,凶中带吉,一切皆在变化之中、它告诉你,身处顺境(如《泰》卦)时,要警惕小人暗算,防微杜渐;身处逆境(如《否》卦)时,要坚守正道,等待转机、这种智慧,与其说是预测,不如说是驾驭人生的“道”。
预测的准确性,极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解卦之人、同一卦象,在不同情境下,针对不同的人,其解读千差万别、一个高明的解卦者,不仅要精通《易》理,更要洞察人性,理解世事、他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,通过“望闻问切”(即了解问卦者的具体情况),再结合卦象这个“脉象”,才能开出最对症的“药方”、你不能指望一个只懂背诵《汤头歌诀》的学徒,能有国手之能、许多时候人们感到预测不准,病根不在《周易》本身,而在解读之人见识浅薄,或问卦之人语焉不详,心意不诚。
举个商战的例子、一家公司扩张势头正猛,决策者意气风发,欲并购对手,问卦得《火山旅》、旅卦,象曰“山上有火”,火不能久居山上,有漂泊不定、根基不稳之象、若解卦者直言“并购大凶”,决策者未必信服、但若深入解读:公司目前看似烈火烹油,实则内部管理、资金链条已如山顶之火,看似势大,却无根基、此时强行扩张,必然导致后继无力,最终分崩离析、劝其应先稳固内部,整顿根基,再图发展、决策者若听从此言,暂停并购,转而内省,避过了一场可能的危机、这便是《周易》真正的力量,它不是命令,而是基于深刻洞察的警示与建议。
《周易》预测准吗?它准得不是某个孤立的事件,而是事件背后的“理”与“势”、它不给你一个确定的答案,而是给你一个应对变化的罗盘、它不替你做决定,而是让你在看清全局之后,做出更有智慧的决定、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、真正的“号令天下”,不是靠《周易》的预测去被动接受命运,而是理解了《周易》所揭示的宇宙运行法则后,主动地、有德行地去创造自己的命运、你的人生,终究还是握在你自己的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