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如舟,商海浩瀚、欲知未来三五月之浮沉,无需问卜于鬼神,但观自身之内外三象,吉凶之兆已然显现、时值戊戌十一月,岁末盘点之际,正当其时。
其一,察数:现金为王,秋毫必见
账面上的利润,不过是纸上富贵,真正决定企业生死的,是那流动的现金,是企业的“活水”与“血脉”、预测短期吉凶,首当察数,然此“数”非仅指利润表上那个光鲜的数字。
观现金流量表,远比观利润表重要、要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,此数若持续为负,即便利润再高,也如沙上建塔,风雨一来,即刻崩塌、这代表企业的主营业务无法自我造血,正不断失血,依赖外部输血(融资)度日、一旦资本市场转冷或银行抽贷,便是灭顶之灾。
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、此数乃企业的回款能力,是血脉循环的速度、若周转天
数持续拉长,譬如从三十日拖到六十日,甚至九十日,说明两个问题:其一,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在下降,不得不以更宽松的信用条件换取订单;其二,下游客户的经营状况亦在恶化,风险正在向你传导、一堆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,在资产负债表上看着再美,也与废纸无异。
析核心产品毛利率、一家公司可以有琳琅满目的产品线,但真正支撑其骨架的,必然是一两款核心产品、这些产品的毛利率是企业的“护城河”深浅的直接体现、若核心产品毛利率在短期内无故下滑,需立刻警觉、是原材料成本上涨无法传导?是市场杀入新的竞争者,被迫价格战?还是产品本身已失去吸引力?无论何种原因,都是危险的信号、核心利润的阵地一旦失守,全局将陷于被动。
其二,观人:人心向背,气散则衰

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,古之兵法,于商场同样适用、一家公司短期内最大的变数,往往不在市场,而在人心、人心散了,队伍就不好带了,再宏伟的蓝图也只是墙上之画。
探核心团队之士气、所谓“核心团队”,非仅指高管,更包括各部门的中坚力量,那些真正扛起业务的骨干、观察他们的状态,比听取CEO的豪言壮语更为真实、会议室里,是思想的激烈碰撞,还是官样文章的沉默妥协?午间饭桌上,他们是热烈讨论工作创新,还是私下抱怨公司琐事与未来迷茫?当最优秀的那批人开始变得“佛系”,只求无过,不再求有功,这便是公司气数将尽的内兆。
查关键人才之流动、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正常的人员流动无可厚
非、但若在短期内,公司的技术大牛、销售冠军或关键部门的领导者相继离职,这绝非偶然、这些人如同战场上的将军,他们的离去,带走的不仅是个人能力,更是宝贵的经验、客户资源,以及对公司内部问题的无声控诉、他们的出走,往往是因为看到了天花板,或是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风暴,选择提前跳船。
望创始人与掌舵者之精神状态、公司的气质,终究是创始人气质的延伸、掌舵人的状态,直接决定了这艘船的航向与速度、他的精力是否还聚焦于主营业务?他的言谈中,是充满对未来的笃定信心,还是夹杂着对现状的疲惫与自我怀疑?一个心力交瘁、方向摇摆的领导者,不可能带领团队在惊涛骇浪中前行、他的犹豫与彷徨,会如瘟疫般在整个组织中蔓延,侵蚀掉最宝贵的信心。
其三,断事:客户之声,供应链之韧
数是里子,人是精神,而“事”则是公司与外部世界接触的界面,是业务运转的具体体现、从日常的业务细节中,最能窥见未来的走向。
辨客户反馈之细微变化、客户是公司的衣食父母,他们的声音,是市场最直接的哨兵、不要只看那些正面的、公关式的赞美,要去审视那些负面的、真实的抱怨、投诉的数量是在增加还是减少?投诉的类型是否出现了新的、过去从未有过的问题?老客户的复购率是否在悄然下降?当客户的抱怨从具体的产品瑕疵,转向对服务态度、公司理念的质疑时,说明问题的根源已经深入骨髓,品牌信誉的堤坝正在被侵蚀。
测供应链之坚韧程度、一场小小的天灾或突发事件,就可能让一条脆弱的供应链瞬间断裂、你的核心原材料或零部件,是否存在对单一供应商的过度依赖?供应商的财务状况是否健康?从下单到收货的周期是否稳定?在风平浪静时,这些问题似乎无足轻重,但当市场出现波动,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运输受阻时,拥有一个稳固而多元的供应链,就是企业在危机中活下去的生命线、一个环节的脆弱,在平日或许无碍,但在风浪来临时,便是那最先断裂的船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