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历一九四三年六月三十日,星期三。
此日于华夏旧历,为癸未羊年五月廿九、翻开那张已经泛黄发脆的纸页,墨迹间浸润着一个时代的呼吸、这一天的干支纪日为:癸未年,戊午月,丁卯日。
当日时辰干支与吉凶
子时(23:00-00:59):庚子
丑时(01:00-02:59):辛丑
寅时(03:00-04:59):壬寅
卯时(05:00-06:59):癸卯
辰时(07:00-08:59):甲辰
巳时(09:00-10:59):乙巳
午时(11:00-12:59):丙午
未时(13:00-14:59):丁未
申时(15:00-16:59):戊申
酉时(17:00-18:59):己酉
戌时(19:00-20:59):庚戌
亥时(21:00-22:59):辛亥
审视当日吉时,当以寅时、卯时、午时、未时为上、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,人们或许会选择在这些时辰里,去办一些关乎生计与未来的要事,哪怕只是为了求得一丝心安。

丁卯日之气数解读
丁卯日,天干丁火,地支卯木、丁火为阴火,是灯烛之火,文明之象;卯木为阴木,是花草之木,柔韧生长、此日木生火,干支相生,内里蕴含着一股温和而坚韧的力量、丁火昭融,卯木向阳,本是文思泉涌、人情和睦之象、对于读书人、手艺人而言,这一天或许是灵感迸发的佳期、然丁火亦有燃烧殆尽之忧,卯木亦有易折之患,若无根基,则华而不实。
这一天的五行气数,是内里和谐,却需提防外力侵扰、年柱癸未,癸水克丁火;月柱戊午,戊土晦火光、水火交战,土来搀杂,使得丁卯日原本的清明之气,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尘埃、这意味着,即便个人或家庭内部再如何努力维持祥和,也难以抵挡大环境的冲击与压制、这正是当时无数中国家庭命运的真实写照。
宜忌之间,窥见民生
黄历上的宜与忌,是先民生活智慧的凝结,也是特定时空下百姓行为的指南。
【宜】祭祀、祈福、求嗣、开光、订盟、纳采、裁衣、安床
在1943年的中国,这些宜事被赋予了沉重的含义、祭祀与祈福,祭奠的不仅是列祖列宗,更是数以万计在战争中逝去的英魂与同胞、人们在香火缭绕中祈求的,无非是家人的平安与国土的完整、在陪都重庆,在后方昆明,或是在沦陷区的隐秘角落,无数人点燃心香,向着未知的前路,寄托最卑微也最坚定的希望。
订盟与纳采,在乱世中显得尤为珍贵、一纸婚约,不仅仅是两个年轻人的结合,更是两个家庭在风雨飘摇中结成的生存同盟、交换的信物或许简单,仪式或许仓促,但那份对未来的承诺,是黑暗中熠熠生辉的人性之光。
【忌】伐木、作梁、安葬、行丧、动土、破土
忌动土,这短短三字,在遍地焦土的年代显得如此苍白、敌机的轰鸣犹在耳畔,断壁残垣随处可见,哪里还有不动之土?黄历的禁忌,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对照、它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期盼,期盼着有一天,人们能够真正出于建设而非毁坏、出于安居而非逃难的目的,去规划脚下的每一寸土地。
忌安葬与行丧,更是戳中了那个时代的痛处、死亡变得寻常,葬礼却是一种奢侈、多少忠骨埋于异乡,多少生命悄然逝去,连一场体面的告别都无法拥有、黄历的这一条禁忌,仿佛在提醒活着的人们,生命之逝是何等重大之事,绝非草草了结。
冲煞与历史的暗合
当日冲鸡(辛酉),煞西。
属鸡之人,在这一天被认为气运不畅,需谨言慎行,避免与人争执,更不宜做重大决策、在军队中,若有将领属鸡,或许其部下会暗自为其捏一把汗、在商场上,若有掌柜属鸡,或许今日便会闭门谢客,以避风险。
煞在西方、凡是向西而行,开西门,或是在住宅西部动工,皆为不利、将此放入历史的宏大叙事中,便有了更深邃的解读、当时中国的抗战大后方正是在西部、煞西之说,是否也暗合了后方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与危机?日军的兵锋、物资的匮乏、政治的暗流,无一不是从外部指向西方的煞气、人们遵循着古老的规避之法,内心深处,却是对国运的无限忧虑。
1943年6月,鄂西会战刚刚结束,中国军队虽取得胜利,但也付出了惨痛代价、战争的机器仍在高速运转,每一个人都被裹挟其中、一张薄薄的黄历,无法阻挡炮火,也无法变出粮食、但它提供了一种秩序,一种植根于古老文明的心理慰藉、它告诉人们,即使在最混乱的时代,天地运转依然有其规律,生活中的行止依然有其章法。
在这一天,重庆防空洞里的市民,或许会悄声议论今日的冲煞;在上海孤岛的文人,或许会借丁卯木火之象,写下几句感怀身世的诗句;在华北敌后的农夫,或许会看着黄历上的宜裁衣,摸了摸孩子身上破旧的衣裳,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对未来的期盼、黄历上的每一个字,都与那段沉重的历史,与千百万人的具体生活,紧密地联结在一起。